当K线图开始讲故事:一个投机者的自我修养
我第一次真正理解市场,是在2015年那个闷热的夏天。那时我窝在陆家嘴某券商的VIP室,看着屏幕上创业板指数像过山车般俯冲而下,隔壁老王——一个用五倍杠杆搏出财务自由的老江湖——突然抓起桌上的紫砂壶狠狠砸向地面。飞溅的陶瓷碎片中,他喃喃自语:”这市场他妈的根本不是赌场,是精神病院。”
或许他说对了。这些年在资本市场的浮沉让我逐渐明白,金融投资的本质根本不是数学游戏,而是人性解剖实验。那些打着”价值投资”旗号的老狐狸们,私下里都在玩着比谁更会讲故事的把戏——就像我认识的那个私募大佬,办公室书架上摆满证券分析,交易终端里却全是基于Twitter情绪指数的量化模型。
最讽刺的是,我们发现越是反人性的操作越能赚钱。去年三月疫情最恐慌时,我逆势加仓航空股的行为被客户骂得狗血淋头,结果半年后这部分仓位带来217%收益。这让我想起索罗斯那句被说烂了却没人真正理解的论断:”世界经济史是一部基于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要获得财富,做法就是认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后在假象被公众认识之前退出游戏。”
但现在的市场正在变得诡异。当00后散户们用meme股票对抗对冲基金,当狗狗币创始人公开承认这玩意就是个笑话却还能暴涨百倍,我们这些老派交易者突然发现自己像拿着算盘面对量子计算机。上个月和某百亿基金经理喝酒,这位常春藤毕业的精英居然认真问我:”你觉得在元宇宙里炒虚拟地产算不算另类资产配置?”

有时候深夜复盘,我会对着交易日志发笑。那些精心构建的阿尔法模型、那些熬夜解读的联储会议纪要,可能都比不上某个Reddit论坛里突然流行的梗图。就像昨天某个瞬间我突然顿悟:或许真正的风险控制不在于止损线设在哪,而在于能否在集体癫狂时保持一丝清醒——虽然这种清醒本身在牛市里就是最大的风险。
现在每当新人问我投资秘诀,我总会讲那个纽约老交易员的段子:他在1987年股灾中破产,2000年互联网泡沫中再度归零,2008年又赔得精光,但去年靠着GameStop期权买了套汉普顿的别墅。”知道为什么吗?”老头眨着眼睛,”因为我终于学会在别人理性时疯狂,在别人疯狂时…变得更疯狂。”
或许金融市场的终极真相就是没有真相。就像我书桌上那个被胶水粘好的紫砂壶,裂痕永远在那里,但不妨碍它继续泡出醇香的普洱——这大概就是投机者最好的自我修养:明知破碎仍从容注水,看透虚幻却认真下注。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