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深夜,我盯着手机屏幕上华安A股基金那个跳动的净值数字,突然想起三年前在陆家嘴某券商大厦电梯里听到的对话。两个穿着考究的基金经理正抱怨着:“现在散户根本不看基本面,净值涨了就是神,跌了就是狗。”当时觉得这话刻薄,现在想来竟有几分悲凉的真相。
说实话,我对净值的态度很分裂。一方面,这个数字确实是我们这些小投资者最直观的信仰图腾——毕竟真金白银投进去,谁不想看着数字往上涨?但另一方面,我越来越怀疑我们是不是被这个三位小数绑架了思考。就像我那位买了五年基金依然亏钱的表姐,每天收盘准时给我发净值截图,配文永远是“今天又绿了”或者“终于回血”,活像在ICU门口等指标的病人家属。
有意思的是,我发现净值波动正在制造一种新型的社会学现象。上周参加个线下投资沙龙,有个90后姑娘的发言让我印象深刻:“净值跌破1.0时我果断加仓,不是相信价值投资,纯粹是想把持仓成本拉到和闺蜜一样的水平——总不能就我一个人当韭菜吧?”这种带着社交属性的投资心理,恐怕是那些量化模型永远算不出来的变量。
最近净值回撤得厉害,朋友圈里突然冒出来许多“长期主义者”。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人大半是去年净值大涨时晒过收益截图的。人类真是有趣的动物,赚钱时归功自己眼光独到,亏钱时就突然信仰时间的力量。我倒觉得,与其假装淡定,不如诚实面对自己的焦虑——我昨天就又把定投金额调低了20%,虽然知道这很可能是个蠢决定。
华安这支基金最让我纠结的,是它那种“永远差一口气”的表演艺术。就像去年新能源行情,它持仓比例总是比爆发的板块慢半拍,等终于调仓到位,风口早就转移到别的板块去了。这种总在追热点的疲惫感,像极了我大学时追女神的经历——永远在对方兴趣消退时才鼓起勇气。
或许我们该重新理解净值这个概念。它与其说是成绩单,不如说是面镜子,照出的是中国股民集体的情绪心电图。那些小数点后的波动,本质上映射的是我们对不确定未来的集体焦虑。就像现在写这篇文章时,我又不自觉刷新了下净值——看,这就是刻在DNA里的本能反应。

(突然觉得该结尾了,但净值还在交易时间波动着呢。要不就这样吧,反正投资这件事,从来就没有真正的终局。)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3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