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冬天,我在陆家嘴一家咖啡馆无意间听到邻桌两位西装革履的年轻人激动地讨论090003。其中一人信誓旦旦地说:”这只基绝对能突破历史净值,我全仓了。”另一人则焦虑地滑动手机屏幕:”但你看这持仓结构,白酒占比是不是太高了?”他们的对话让我恍惚间回到2007年——那会儿人人都在讨论基金,就像讨论今天哪家网红店需要排队三小时。
说来讽刺,我第一笔基金投资恰巧就是090003。那是2006年,银行柜台前蜿蜒的队伍里,大妈们攥着存折讨论”今天又能分多少红”。当时根本没人细看招募说明书,大家单纯相信着”专家理财”四个字。十五年后回头看,这种信任本身就像某种行为艺术——我们把血汗钱交给完全陌生的人管理,仅仅因为他们穿着西装坐在金融街的玻璃幕墙后面。
最近整理旧物时翻出当年的对账单。在2008年那场史诗级暴跌中,这只基金的最大回撤达到56.3%,这个数字至今让我腋下发汗。但真正耐人寻味的是,当我在雪球论坛提及这段经历时,立刻有年轻人反驳:”现在有智能定投和风险对冲工具,历史不会重演。”这种技术乐观主义让我想起航海时代的水手——每代人都坚信自己的罗盘比前辈更精准,却忘了深海永远藏着未知的暗流。
某种程度上,090003像一面棱镜折射出中国基金业的悖论:我们既渴望超额收益,又拒绝接受波动;既嘲笑大妈们的盲目跟风,自己却跟着财经大V的调仓建议操作。上周某知名基金经理离职时,持有人们立刻分成”坚守派”和”叛逃派”,在论坛上吵得如同讨论爱豆换公司——说到底,我们投资的早已不是资产组合,而是对某个精英的偶像崇拜。
最让我警惕的是新型”数字占卜术”。现在只要输入基金代码,就能看到各种AI生成的未来净值预测图,那些平滑的曲线比星座运势还不靠谱。有次我试用了某个知名平台的预测功能,结果系统同时给出”突破前高”和”可能回调”两种截然相反的结论——这简直像算命先生告诉你”近期或有灾厄,但也能逢凶化吉”。
或许我们该承认,基金投资本质是场认知游戏。当090003的持有人们在深夜反复刷新净值时,他们追逐的早已不是财富增值,而是用K线图填补存在焦虑的行为艺术。就像我那位把基金App通知音设为特别关注的朋友说的:”每天下午三点前的心跳加速,比咖啡因更让人上瘾。”

(突然想起个细节:某次基金交流会上,主持人让通过090003赚到钱的人举手,会场里举起的手寥寥无几。但当问及谁还在坚持定投时,森林般的手臂瞬间刺破了沉默。这种诡异的反差,或许才是资本游戏最真实的隐喻。)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