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天,我在陆家嘴某家咖啡馆里撞见老同学阿强——就是那种朋友圈永远在晒高尔夫球杆和雪茄,却总在深夜私聊问你”有没有靠谱投资渠道”的典型中年男人。他神秘兮兮地压低声音:”知道吗?我九方智投的投顾上周让我全仓AI概念股…”话音未落,他新款华为折叠屏上跳出一条止损提醒,屏幕蓝光打在他突然僵住的脸上,像极了我们大学时代在网吧通宵后看到的黎明曙光。
一、当”智能投顾”变成玄学占卜

九方智投官网那些闪耀着金属光泽的K线图,总让我想起老家庙街的算命先生——两者都擅长用”金木水火土”般的专业术语(MACD、RSI、量化因子…)包装朴素的贪婪与恐惧。他们的首席分析师上周在直播里说”创业板已到黄金坑”,这让我想起2015年股灾前某券商高喊”4000点是牛市起点”的著名flag。
有个细思极恐的细节:他们某款智能选股APP的夜间模式,配色居然和澳门某赌场的贵宾厅灯光一模一样。这大概就是行为金融学说的”环境暗示”?我测试过把他们的研报扔进AI检测工具,结果”乐观词汇浓度”比上市公司年报还高出23%——当你在读”震荡蓄力”这个词时,其实大脑接收到的信号和”老乡别跑”差不太多。
二、那些年我们交过的”认知税”
我花29800元买过他们的”私募掘金课”,课程表里赫然写着《主力资金行为密码》这种中二病晚期标题。讲师演示”机构建仓模型”时,PPT上动态箭头穿K线的效果,和抖音上”三分钟学会读心术”的短视频如出一辙。最魔幻的是课后作业:要求学员每天记录”盘感”——这个词在金融教科书里的学名应该叫”瞎猜”。
不过必须承认,他们的客户经理王小姐深谙人性弱点。当我账户浮亏15%时,她发来的不是止损建议,而是一张精心P过的截图:”您看这位客户坚持定投三年,收益率终于转正了”。后来我才知道,这种操作在业内叫”痛苦延迟满足”,本质上和赌场给输红眼的客人送免费筹码是一个逻辑。
三、在罗生门般的投诉区发现真相
翻遍全网最有趣的,是九方智投投诉区的”量子态评价”:同一位用户上周刚夸”老师预判精准”,这周就骂”骗子还我血汗钱”。这让我想起《让子弹飞》里那个”他要是体面,你就让他体面;他要是不体面,你就帮他体面”的著名悖论。
有位自称前员工的网友爆料,说他们的”AI量化模型”其实有个人工干预后门,代号叫”大姨妈模式”——每当市场剧烈波动时,策略就会自动切换成”建议客户长期持有”。这倒很符合中国特色智慧:当技术分析失效时,就祭出价值投资的大旗。
写在最后:
昨天阿强又来找我,这次他转战九方智投的”海外资产配置”业务。看着他手机里那个显示着”年化8.5%”的美元理财页面,我突然想起我们大学微积分课上那个永恒的笑话:当你看见公式里出现”显然易证”四个字时,就意味着教授要开始耍流氓了。
(后记:本文作者目前持有三只被九方智投列为”强烈推荐”的股票,成本价分别为-37%、-22%和-41%。但据最新研报显示,它们正在”构筑坚实底部”。)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