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翻旧硬盘,居然翻出2012年有壶论坛的网页存档。鼠标滚轮往下滑的时候,灰尘在阳光里扑簌簌地飞——像极了过去十年我家理财路上那些半明半昧的抉择。
当年混”我家理财”版块的人,多少带点江湖气。没有抖音主播隔着滤镜教你”财务自由”,没有量化模型把人性压成Excel表格。有的只是下岗工人晒水电费记账本、小白领分享信用卡薅羊毛翻车实录、退休教师用红蓝圆珠笔手绘的基金走势图。现在回想起来,那种粗糙感反而比现在满屏的”年化15%攻略”更接近理财的本质——说到底,不就是普通人在时代浪潮里扑腾着守护那点烟火气吗?
我至今记得”夜航船”这个ID。他在2015年股灾前三天发了篇清仓种菜去,贴出自家长满杂草的阳台照片,配文”K线绿得不如我种的鸡毛菜新鲜”。底下247条回复里,有人骂他怂包,有人求带种菜技术。后来大盘暴跌时,这个帖子被顶成神帖。但最让我后背发凉的,是他在三个月后悄悄更新:”韭菜割完又长一茬,可我撒的香菜籽没发芽。”配图是枯黄的菜苗和满屏跌停的自选股。
这种荒诞的隐喻性,现在哪个理财APP敢做进算法?当代财富管理把人都异化成数据节点,却忘了中国人骨子里信”运势”。我岳母至今坚持把存折压在财神像底下,每年除夕换新红纸包着。你说这迷信?可她靠这个土法子攒出两套学区房——虽然其中一套2018年买在燕郊高点,现在成了全家禁忌话题。

最近比特币又疯涨,95后表侄女找我讨论杠杆合约。我给她看有壶论坛2007年的著名烂尾楼三十倍杠杆葬送婚房,楼主最后更新停在”她带着猫走了,显示器碎角扎进手心不觉得疼”。表侄女划拉五分钟屏幕,撇嘴说:”这文风太网抑云了,现在玩合约都讲究及时止盈啦。”
或许是吧。当理财变成手游式的即时反馈,谁还耐烦听前辈的血泪史?但我总怀疑,那些被技术平滑掉的痛感,迟早会以更狰狞的方式反噬。就像去年某雷暴夜,我发现当年有壶论坛的止损大神”止损针”,居然在滴滴给我当司机。他认出我ID后苦笑:”现在真止损了,每天跑够平台流水就收工,再也不碰K线。”
雨刷器在玻璃上划出扇形水痕,像极了他曾经画过的支撑位曲线。下车时他忽然说:”知道为什么叫止损针吗?针灸的针——疼一下,通经络。”尾灯消失在雨幕里时,我莫名想起他十年前的签名档:”所有财务自由传说,都是幸存者偏差编造的童话。”
如今打开理财社区,满屏都是童话新编。只有从有壶时代淌过来的人还留着那道暗伤:既不信财务自由的鸡汤,又戒不掉折腾的本能。就像我书桌抽屉里至今留着2009版电费缴费卡,塑料卡片被摩挲得泛白——那上面有我妈用针尖刻的小字:”本月结余37.6,给囡买草莓。”
这大概才是中国人理财的终极悖论:我们学着看MACD金叉死叉,研究美联储加息缩表,但真正决定财富走向的,可能永远是某个黄昏里,突然想给爱的人买筐草莓的冲动。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2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