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和老王喝酒,这位在券商干了十五年的老油条突然拍着桌子说:“你知道最荒谬的是什么吗?我们每天盯着K线图分析宏观经济,其实就跟中世纪占星师研究行星轨迹差不多——仪式感十足,实际屁用没有。”他醉眼朦胧地指着窗外陆家嘴的霓虹灯,“看那些亮着灯的窗户,里面起码有几百号人正在把简单的因果关系复杂化,就为了让自己显得更专业。”
这话让我想起2020年3月的那个雨天。当我看着道指像自由落体般暴跌3000点时,手机同时弹出一条新闻:某养猪企业股价单月暴涨87%。你能想象吗?全球陷入恐慌性抛售时,居然有资本在疯狂买入养猪股——后来才知道,那会儿聪明钱早就嗅到通胀的味道了。
经济是艘航母,股市是甲板上的海鸥
传统教科书总爱说股市是经济晴雨表,这话对了一半错了一半。更准确的比喻可能是:经济是正在航行的航母,而股市不过是甲板上抢食的海鸥。航母的航向确实会影响海鸥的聚集,但你要是光数海鸥数量来判断航母速度,那真是本末倒置。
看看过去二十年就知道:2008年全球经济跌入谷底时,A股在1664点趴窝,这算符合常识。但2021年全球供应链断裂、失业率飙升的当口,纳斯达克居然还能屡创新高。那些说“股价反映企业未来现金流折现”的理论家,应该去看看当时特斯拉的市盈率——158倍!这哪是折现,根本是科幻小说写作现场。
情绪炼金术与反向指标
我越来越觉得股市是个巨大的情绪炼金炉。去年参加某个投资论坛时,听到最精彩的比喻来自个满头白发的私募经理:“经济数据是食材,货币政策是灶火,而散户情绪就是那个能把米其林食材煮成黑暗料理的蹩脚厨师。”
记得特别清楚,2022年6月CPI同比涨8.6%那天,我的股票群里反而沸腾了。“利空出尽是利好!”“通胀见顶了!”——虽然数据显示物价仍在加速上涨。这种集体催眠能力,让再精密的经济模型都显得苍白。有时候我甚至怀疑,是不是该开发个“散户情绪指数”,当群里开始集体转发《牛市十大金股》时,就该悄悄清仓了。
政策剪刀差与资本游猎场
真正让我毛骨悚然的是2023年的结构性行情。当时制造业PMI连续五个月低于荣枯线,但人工智能概念股愣是涨出天际线。某家年亏损4个亿的AI公司,市值居然能买下整个长三角的三线地产商——虽然它最大的AI成果就是个能写打油诗的程序。
这暴露了现代经济最荒诞的撕裂:实体经济还在玩工业时代的规则,资本市场却已经进化到元宇宙维度。央行降准释放的流动性,根本不会流向需要输血的实体企业,而是直接涌向那些最能讲故事的概念股。就像往干旱的农田浇水,结果全被旁边的仙人掌吸走了——虽然仙人掌根本结不出粮食。
尾声:在赌场里讨论天气预报
现在每次看到电视里专家们一本正经地讨论“GDP增速与股市相关性”,我都想起澳门赌场里的有趣现象:那些玩百家乐的赌客,也特别关心澳门明天的天气预报——虽然这两件事毫无逻辑关联。
或许老王说得对,我们早就陷入集体表演而不自知。下次再有人用经济数据预测股市,不妨反问一句:您觉得拉斯维加斯的老虎机,会受美联储加息影响吗?
(完)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