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高创业城,看完这篇文章能让你少走很多弯路

高创业城:一场精心设计的集体幻觉?

上周三深夜,我在平高创业城对面的24小时便利店买烟,碰见个穿着格子衬衫的年轻人蹲在马路牙子上改PPT。显示屏的冷光打在他浮肿的脸上,像极了三年前在深圳科技园天天见的那些”准独角兽创始人”。这个偶然的相遇,突然让我意识到这座北方小城的创业孵化基地,正在上演着某种荒诞的复制粘贴游戏。

一、创业迪士尼的造梦逻辑

平高创业城主楼那个45度倾斜的玻璃幕墙设计——据说是花重金请荷兰建筑师操刀的——总让我想起迪士尼城堡的尖顶。每天早上九点,穿着统一文化衫的年轻人鱼贯而入时,活像参加某种主题乐园的开幕仪式。政府工作报告里那个”孵化237家科技企业”的数据很漂亮,但上个月我去3号楼转悠时,发现至少三分之一的工位电脑显示器还贴着出厂保护膜。

有个做智能硬件的团队让我印象深刻。他们的产品是能联网的智能花盆,创始人兴奋地演示APP里那个”植物情绪指数”时,我盯着办公室里那排枯死的多肉植物看了很久。后来在路演现场,这个项目拿到了某国企风投的800万意向投资。你看,在这个场域里,讲故事的技巧比产品死活重要得多。

平高创业城

二、政策红利的甜蜜陷阱

去年底那场”创客嘉年华”,我看到某领导对着镜头宣布要打造”北方硅谷”时,台下有个投资人偷偷打了个哈欠。这个动作很传神——在财政补贴、税收减免、人才公寓这些政策糖果的投喂下,整个创业城陷入某种集体亢奋。有个做区块链溯源的小伙子跟我说,他们团队三个月换了三个赛道,”哪个领域有补贴就做哪个,反正技术都是外包”。

最魔幻的是咖啡厅里的对话。你总能听见”生态闭环”、”降维打击”这类词汇在拿铁杯沿上碰撞。有次我亲耳听到两个年轻人严肃地讨论”用元宇宙重构本地驴肉火烧产业”,而他们公司注册地址其实是间还没通燃气的毛坯公寓。

三、幸存者偏差制造的狂欢

创业城入口处那面”明星企业墙”很有意思。上面20家挂牌企业里,有6家我查不到任何专利记录,4家官网最后更新停留在2019年。但角落里那家做工业传感器的公司,去年悄悄把研发中心搬去了苏州——这个细节从不出现在任何宣传报道里。

我们太擅长用镁光灯聚焦那几个”成功案例”,却选择性忽视地下车库那些堆满杂物的创业遗骸。就像我认识的那个海归博士,两年前带着AI医疗项目意气风发入驻,上个月在朋友圈开始代购奶粉。他的工位现在坐着个做直播电商的95后团队,墙上的融资进度表写得比电视剧还精彩。

尾声:

深夜的创业城依然灯火通明,那些亮着的窗户像一个个待填写的梦想模板。我望着便利店年轻人终于合上电脑的背影,突然想起楚门的世界那句台词:”外面的世界比我虚构的世界更不真实”。或许某天我们会发现,这场精心编排的创业戏剧里,最成功的”产品”恰恰是创业城本身——一个完美运转的政策绩效展示装置。

(抽完第三支烟时,那个年轻人突然回头问我:”您觉得把便利店熬夜场景做成NFT有搞头吗?”你看,这里的土壤确实能长出特别的东西——虽然不一定是他们想要的那种。)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282/

(0)
林凤百科林凤百科
上一篇 1天前
下一篇 1天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