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下午,我在陆家嘴的星巴克偶遇了前同事老陈。他正对着笔记本电脑上的K线图皱眉,手边放着一杯早就凉透的美式。”又研究你的宝贝基金呢?”我打趣道。老陈猛地抬头,眼镜滑到鼻尖:”你说巧不巧,我正在看南方龙元的三季度持仓——这帮人居然开始重仓养猪企业了!”
这个场景莫名让我想起去年在贵州山区见过的土猪养殖场。穿着西装的分析师和满身泥点的农户,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通过资本链条产生了诡异的连接。南方龙元这个常年霸占业绩榜首的明星基金,似乎正在玩一场超越传统金融逻辑的行为艺术。
—
一、 神话背后的”反共识”焦虑
大多数基民追捧龙元,无非是看中它过去五年年化22%的耀眼战绩。但真正让我后背发凉的,是他们每次调仓时展现出的”预判性贪婪”。2020年三季度全市场追捧白酒时,他们悄悄建仓光伏;2021年元宇宙概念火爆时,他们反手加码传统纺织——这种总比市场快半拍的操作,与其说是精准研判,不如说像在玩俄罗斯轮盘赌。
我认识的一位私募经理说过:”龙元的基金经理可能患有严重的FOMO(错失恐惧症),只不过他们的解药是主动错过。”这种反向操作在牛市时是天才手笔,但在震荡市里,去年三季度他们重仓半导体遭遇的17%回撤,至今让很多投资者心有余悸。

二、 当资本开始”下乡务农”
说回养猪产业。龙元最新持仓显示,他们不仅买了牧原、温氏这类龙头,甚至投了两家正在研发”AI猪脸识别”的科技公司。这让我想起在浙商证券策略会上听过的一个暴论:”未来五年的超额收益,藏在猪圈的物联网传感器里。”
某种程度上我认同这个观点。当所有人盯着新能源和芯片时,最古老的养殖业正在经历数字化革命。龙元的研究员确实经常往四川、河南的养殖基地跑,据说有位哈佛毕业的分析师现在能通过猪的咳嗽声判断呼吸道疾病——这种程度的产业深耕,确实比整天盯着券商研报的同行强得多。
但问题在于,资本对实体产业的介入永远带着撕裂感。去年某养殖企业被基金抱团后,突然开始搞”元宇宙养猪游戏”,股价涨了但猪崽存活率反而下降。这种荒诞剧,会不会在龙元重仓的企业重演?
三、 超额收益的道德悖论
有件事我憋了很久:某次行业闭门会上,龙元的基金经理酒后吐真言:”我们赚的其实是人性差价。”这句话细想令人悚然——他们的阿尔法收益,某种程度上来自利用散户的追涨杀跌。当基民们疯狂申购时他们悄悄调仓,等季报公布后跟风者涌入,正好接盘他们准备退出的仓位。
这种操作在法律层面无可指摘,但在道德灰色地带疯狂试探。就像把投资人分成”先知者”和”后觉者”两个阶层,而龙元永远站在金字塔顶端收割认知差。有时候我不禁怀疑,他们季度报告里那些诗意的产业分析,是不是专门写给散户看的现代金融寓言?
—
老陈最后还是没有买入龙元。他说看着那些重仓股名单,总觉得像在拆盲盒——你可能拆出特斯拉,也可能拆出雷曼兄弟。回家路上经过国金中心的基金销售点,电子屏上滚动着龙元最新的宣传语:”与时代领军者同行”。红色LED灯光映在潮湿的柏油路上,恍惚间像一条淌血的黄金路。
或许真正的投资智慧,不在于追逐哪只基金,而在于看清自己是在参与价值创造,还是在加入一场精心设计的集体幻觉。至少下次喝咖啡时,我可以告诉老陈:与其研究基金买了什么猪,不如想想自己是不是那头待宰的猪。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2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