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的早晨,我照例在小区门口的早餐摊前排队买豆浆。前面两个穿着西装革履的年轻人正热火朝天地讨论着:”国融证券那个智能投顾太神了!上周推荐的锂电板块…”这话让我差点把刚出锅的油条掉在地上——作为一个经历过327国债事件的老韭菜,我对任何”太神了”的投资建议都条件反射地起鸡皮疙瘩。
一、那些年我们交过的”智商税”

记得2007年大牛市时,某券商推出的”五星级投顾服务”宣传年化收益保底30%。我邻居王阿姨把养老钱全押了进去,结果你知道的——2008年她不得不把刚买的按摩椅转手,还亏了2000块运费。现在的智能投顾不过是把当年的”炒股秘籍”换上了AI的外衣,本质上还是在卖”点石成金”的幻想。
国融的投顾页面我仔细研究过,那些跳动的收益率数字像极了拉斯维加斯老虎机的闪光灯。最讽刺的是免责声明里那行小字:”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收益”,这和香烟盒上”吸烟有害健康”的标注简直异曲同工。
二、当我们在谈论投顾时,到底在期待什么?
有次在券商营业部,我逮住个客户经理问了句大实话:”你们真靠投顾服务赚钱?”小伙子左右张望后苦笑:”哥,咱们主要收入还是靠佣金和两融…”这让我想起健身房卖课的套路——私教课的本质是让你坚持来健身房续卡。
国融的智能投顾确实做得漂亮,可视化报表堪比科幻电影。但仔细看底层逻辑,无非是把传统的技术指标用Python重新包装。就像把自行车喷上太空漆,它还是自行车。那些所谓的”大数据选股”,在A股这个政策市面前,常常显得像个蹩脚的天气预报员。
三、一个悖论:越智能,越危险
去年我试用过某平台的智能定投功能,设置好参数后就当甩手掌柜。结果遇到港股暴跌,系统居然在最低点自动止损——它完美执行了程序,却犯了人性该犯的错。这让我想起《2001太空漫游》里那个造反的HAL9000,有时候太过”智能”反而可怕。
国融宣传的”AI情绪分析”挺唬人,但A股市场最魔幻的地方就在于:当算法识别出”恐慌情绪”时,往往正是黎明前的黑暗。2016年熔断那天,所有量化模型都建议清仓,结果次日就暴力反弹——机器永远读不懂中国特色的政策底。
四、也许我们该换个问法
与其问”投顾服务是不是真的”,不如问”我需要什么样的投顾”。就像去医院,感冒挂专家号纯属浪费。我认识个民间高手,十年如一日只做消费板块,连白酒香型对股价的影响都能说出个子丑寅卯。这种”笨功夫”,比什么AI都靠谱。
最近发现个有趣现象:国融APP里,查看投顾服务的用户停留时间平均只有47秒——大家更爱看的其实是”今日热股”排行榜。这就像明知健康饮食重要,最后还是忍不住点烧烤外卖。
尾声:豆浆凉了
排队买豆浆时,前面那两个年轻人已经转到讨论虚拟货币了。我捧着微凉的豆浆往回走,突然想起二十年前营业部门口那个卖茶叶蛋的大妈——她靠着观察大户们的脸色买卖股票,收益率吊打所有分析师。在这个市场里,有时候最”不智能”的,反而最接近真相。
(喝完最后一口豆浆)所以你说投顾服务是真是假?就像问庙里的签准不准——信则灵,不信则…你懂的。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26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