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冬天,我一位老同学突然在微信上找我,语气里带着明显的焦虑:”老张,我在和众汇富交了两万多的投顾服务费,结果推荐的股票全跌了,这钱能退吗?”
我没急着回答,先问他:”签合同的时候,你看过退款条款吗?”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然后是一声苦笑:”谁看那玩意儿啊,他们销售说得天花乱坠,我就想着能赚钱……”
这场景太熟悉了。
1. “理论上能退”和”实际上退不了”的魔幻现实
和所有金融服务一样,和众汇富的投顾服务费理论上是可以退的——只要你能证明他们存在虚假宣传、违规操作或者服务与承诺严重不符。但问题就在于这个”证明”的过程,往往比想象中复杂得多。
我见过不少投资者拿着销售当初的微信聊天记录去维权,对方一句”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就能把你噎回去。更讽刺的是,很多合同里会藏着类似这样的条款:”客户需自行承担投资决策风险,服务费一经支付概不退还。”
法律上,这种条款未必完全站得住脚,但打官司的成本和时间,对普通人来说就是一道高墙。
2. 为什么退费这么难?
这行干了十几年,我总结出三个核心原因:
1. 销售话术的”艺术性”
和众汇富的销售不会在合同里写”保本保收益”,但他们可能会说:”我们老师的胜率有80%哦”、”跟着做,收益率跑赢大盘没问题”。这些话术游走在合规边缘,等你较真的时候,他们早就换了一套说辞。
2. 服务价值的模糊性
投顾服务卖的是”建议”,不是结果。就算推荐的股票亏了,公司也能说”我们提供了专业分析,市场突变不可控”。就像你请健身教练,练不出腹肌能全额退款吗?
3. 维权成本的不对等
个人投资者为了几千几万块去起诉?耗时耗力。而机构有专门的法务团队,拖也能拖到你放弃。
3. 如果非要退,试试这几招(亲测有效)
别误会,我不是教你耍无赖。但如果你确实觉得被坑了,这几个方法比干等着强:
– 找销售软磨硬泡
直接说”家里急用钱””对服务不满意”,态度坚决但别撕破脸。销售手里通常有”特殊退款权限”,尤其是月底冲业绩时,他们更愿意息事宁人。
– 投诉到监管部门
证监会、地方金融办、12315,全部走一遍。不用指望立刻解决,但机构最怕监管盯上,可能会主动联系你协商。
– 借助媒体或社交平台
微博、黑猫投诉、股吧发帖,标题要狠(比如《和众汇富虚假宣传坑我血汗钱!》)。大公司有舆情监控,闹大了反而容易退。
– 合同细节反击
仔细翻合同,找漏洞。比如”未提供承诺的服务次数”、”未按约定方式交付报告”,这些小问题累积起来,谈判时就是筹码。
4. 更残酷的真相:退费不是终点
就算你真把钱要回来了,更大的问题是——下次还会被骗吗?
我见过不少人退了A公司的服务费,转头又进了B公司的坑。为什么?因为人性永远渴望”捷径”,而金融市场最擅长的,就是包装捷径。
真正的解决方案,是戒掉对”投顾神话”的依赖。
好的投资顾问当然有,但他们的价值是帮你少犯错,而不是稳赚不赔。如果你遇到一个人跟你说”跟着我买,年化30%轻轻松松”,建议直接拉黑。
5. 写在最后
回到我那位老同学。后来他折腾了一个月,要回了一半费用。我问他感想,他说:”就当交学费了,以后谁再跟我说‘内幕消息’,我扭头就走。”
你看,这钱退不退得回来,反倒成了最不重要的事。
(PS:如果你正在和机构扯皮,评论区聊聊,没准能给你支个招。)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26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