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上周三凌晨三点,我被手机震动惊醒。微信里躺着一条陌生私信:”老师,汇正财经的8888元季度会员,说能带我做翻倍牛股,您觉得靠谱吗?”发信人是半年前在券商线下交流会加我的一个小散户。我盯着屏幕愣了几秒——这场景像极了2015年牛市顶峰时,我表姐被”炒股大师”骗走38万的荒诞前奏。
(二)

说实话,我对这类投顾平台有种生理性警惕。倒不是因为他们都不可靠(毕竟行业里确实有踏踏实实做研究的团队),而是他们的营销话术总让我想起菜市场吆喝”最后三天清仓”的服装店。汇正财经官网首页那个”加入VIP即刻领取涨停密码”的弹窗,配上闪烁的红字倒计时,怎么看都透着股P2P鼎盛时期的魔幻气息。
(三)
去年我特意潜伏过某知名投顾的会员群。那个戴着金丝眼镜的首席分析师,早盘刚说完”光伏板块存在估值修复空间”,下午就在另一个群里推荐消费电子。最讽刺的是,他们给不同层级会员推送的”独家策略”往往自相矛盾——2888档的让加仓,8888档的却在提示风险。这让我想起小区门口那家永远”明天拆迁”的茶叶店,套路都是相似的饥饿营销。
(四)
但话说回来,存在即合理。为什么这类服务始终有市场?我邻居王阿姨的话或许道破天机:”我知道他们可能吹牛,但总比我自己瞎买强吧?”这种”知识付费焦虑”在A股这个散户屠宰场里格外刺眼。当你在三个月亏掉半年工资时,有人递来一根”专业投顾”的救命稻草,换作是我可能也会想抓住试试。
(五)
有个鲜为人知的数据:证监会去年通报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违规名单里,超过60%的投诉涉及”承诺收益”。而汇正财经某位离职员工在知乎爆料(后来很快被删),他们的”涨停股推荐”其实是把20只不同股票分发给不同客户,哪只涨了就把对应客户截图当案例宣传。这操作就像撒网捕鱼——总有几个幸运儿会成为海报上的”明星学员”。
(六)
如果你非要我给出建议,我会说:与其花8888买别人嚼过的甘蔗渣,不如拿这笔钱去书店买十本经典投资著作。当然,这话听着像站着说话不腰疼。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时间研读财报,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自己决策的代价。但你知道吗?我见过最成功的散户,往往是那些把投顾建议当反向指标的倔老头——他们深谙一个道理:当所有人都喊着”黄金坑”时,那大概率就是个坑。
(七)
深夜写到这里,窗外的陆家嘴灯光依旧璀璨。那些亮着灯的窗户后面,有多少是真正在做研究的分析师?又有多少是在炮制”明日暴涨金股”的文案写手?我突然想起《华尔街之狼》里那个经典的桥段:卖钢笔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人相信这支笔能改变命运。而在A股这片奇幻森林里,最不缺的就是兜售”点石成金术”的江湖术士。
(回看开头的微信,我最终回复:”要是他们真能抓住每个涨停板,何必收你这点会员费?早该在福布斯榜上和巴菲特喝咖啡了。”消息已读,没有回复。)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26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