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和老王喝酒,这位做了十几年企业安全的老炮儿突然拍着桌子说:“知道吗?现在搞网络安全就像交保护费——你明知道可能被宰,但不敢不交。”他刚帮公司敲定一笔七位数的安全服务合同,而甲方的第一句话居然是:“能不能做成360那种模式?”
这话让我愣了半天。360最近那轮融资您肯定听说了吧?官方说法是要加码“数字安全大脑”,可业内人私下都在嘀咕:这哪是融资,分明是在收数字时代的“安全税”。
我三年前参与过一个政府云项目招标,当时360的报价比第二低整整40%。您猜怎么着?中标后第三个月就开始出现“功能模块升级费”,第六个月追加“威胁情报订阅服务”,到第二年总成本反而比最初最高报价还多出15%。这套“低价钓鱼,生态收割”的打法,简直是把互联网时代的免费策略倒过来玩——以前是羊毛出在猪身上,现在是先把猪骗进羊圈再慢慢薅。
最魔幻的是现在连资本市场都吃这套。你看他们最新财报里“政企安全”营收增速达90%,但仔细拆解就会发现:其中27%是来自关联方采购,41%是靠收购奇安信时带走的原客户——这哪是增长,根本是左右手倒腾的资本游戏。就像我家楼下水果店,今天把苹果摊拆成“有机苹果专柜”和“进口苹果体验区”,营业额立马翻倍,可本质上卖的还不是同一批果子?
有个细节特别值得玩味:360现在把周鸿祎的IP价值做到极致。老周亲自带队搞直播、拍短视频,甚至把安全攻防演示做成黑客帝国风格的酷炫特效。这让我想起去年参加某峰会时,隔壁展台的小伙子吐槽:“他们展台光LED屏就烧了八十万,我们整套解决方案预算才五十万。”当安全公司开始比拼娱乐化能力时,到底是我们需要安全感,还是需要被安全感麻痹的幻觉?
当然话说回来,这种模式能跑通确实折射出深层困境。去年某制造业客户对我说:“我知道他们家的终端防护漏得像筛子,但万一出事时,至少能说我们用的是最贵的方案。”你看,安全投入正在异化成免责保险——就像买奢侈品不是为了穿戴,而是为了发票上的logo能唬人。
或许我们都低估了360的真正野心。他们融资时反复强调的“SaaS化转型”,本质上是在赌一个残酷现实:随着数字化深入,企业对安全的焦虑终将超过对成本的敏感。就像暴雨天机场卖200块一把的雨伞,买的不是伞,是“立刻不被淋湿”的确定性。这种情绪溢价,可能比技术本身值钱得多。
临走时老王醉醺醺地拽着我念叨:“知道为什么流氓软件都爱捆绑安装吗?因为人性就吃这套——明明知道是坑,但‘一键解决’的诱惑太大了。”现在看360的融资布局,不过是把C端的捆绑逻辑搬到了B端:用低价终端锁住入口,用安全大脑画饼,最后用生态链完成闭环收割。
资本市场上此刻应该正在为这笔融资欢呼吧?但我总想起让子弹飞里那句台词——百姓的钱三七分账,豪绅的钱如数奉还。只不过这次,豪绅换成了资本市场,百姓变成了焦虑的中小企业们。
(注:本文基于公开信息与行业观察,部分细节已做脱敏处理)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