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每次打开一财网的股市板块,我都有种翻开一本悬疑小说的错觉。那些红绿绿的数字背后,藏着比《东方快车谋杀案》还复杂的人性博弈。今天的大盘走势让我想起去年在陆家嘴咖啡厅偶遇的一位老交易员——他盯着手机屏幕突然笑出声,说:“你看,这群人又在用K线图玩狼人杀了。”
今天的行情特别有意思。表面上创业板跌得有点难看,但你要是仔细看资金流向,会发现有批人正在悄悄捡漏。这让我想起小时候集邮,越是别人急着抛售的错版邮票,越可能藏着意想不到的价值。当然,股市可比邮票市场凶险多了,上周我有个朋友就因为太相信“技术面分析”,差点把给孩子存的教育基金搭进去。
有个反直觉的现象不知道你们注意到没有:越是利空消息满天飞的时候,越容易冒出些逆势上涨的妖股。就像台风天里总有几个不怕死的冲浪爱好者,今天某只半导体股在业绩预警的情况下居然涨了5个点——要我说这根本不是价值投资,简直是在玩俄罗斯轮盘赌。
最近让我困惑的是,越来越多年轻人把炒股当成新型社交货币。刷短视频总能看到“00后教你做T+0”这种内容,说得好像股市是自家开的游乐场。记得2007年那波牛市时,连小区保安都在讨论K线图,现在这场景莫名让人有点PTSD。不是说年轻人不能玩股票,但当投资变成一种娱乐消遣时,总让人觉得哪里不太对劲。

说到这个,我必须吐槽某些机构的预测报告。他们今天说消费板块迎来春天,明天又说新能源才是王道,翻报告比翻书还快。上周某券商首席分析师信誓旦旦说3000点是铁底,结果这周就直接改口说“震荡筑底需要过程”——要我说啊,这些预测还不如我家楼下早餐铺老板的直觉准,至少人家通过卖煎饼果子就知道最近消费降级是真的。
其实最让我担忧的不是涨跌本身,而是整个市场正在失去某种“迟钝的智慧”。现在每个人都在追求秒级交易,算法比老股民几十年的经验还受追捧。但你们发现没有,当所有人都用同样的模型决策时,反而会制造出新的系统性风险——就像高速公路上所有车都开着自动驾驶,只要一个程序bug就能引发连环追尾。
写到这儿突然想起个事。昨天和做私募的发小喝酒,他苦笑着说现在调研上市公司都不看财报了,重点考察食堂伙食和卫生间卫生——虽然像是玩笑话,但仔细想想,员工幸福指数高的企业,长期表现还真不一定比那些只会压榨劳动力的公司差。
或许我们应该重新理解什么叫“看盘”。与其盯着分时图上的每一个波动,不如偶尔把手机倒扣过来,去看看窗外真实的世界:楼下火锅店的排队人数、地铁口共享单车的流动频率、甚至写字楼里加班灯的亮灭时间——这些才是经济最真实的脉搏。
(写完看了眼时间,居然唠叨了这么多。要是这些随想碰巧给你提供了某个新视角,记得明天开盘前先去喝杯热茶——至少能让你的操作手感温暖些,对吧?)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25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