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凌晨三点,我又一次在冷汗中惊醒。梦里满屏跳动的数字变成绿色蝌蚪,钻进我的衬衫口袋啃噬证件——这已经是本月第四次。摸过床头的手机,指纹解锁的瞬间,证券APP的推送通知像急诊室的监护仪般亮起:”台积电ADR昨夜跌2.3%”。
说实话,我讨厌这种条件反射般的焦虑。十年前第一次开户时,营业厅那位梳油头的老经理叼着烟说:”玩股票要像追姑娘,太殷勤反而输得惨。”现在想来,他可能早就看穿我们这代人的病灶:把投资异化成二十四小时不打烊的数字赌场,让手机通知栏成为情绪过山车的操纵杆。
你看那些炒股论坛的深夜帖子就知道,凌晨两点还有人在问”鸿海Q2毛利测算模型”,底下跟帖的IP地址遍布台北敦南诚品门口的流浪汉Wi-Fi到硅谷程序员公寓。这种魔幻现实主义的画面让我想起去年在永康街碰见的煎饼摊老板——他一边摊面糊一边用三台手机看美股期货,铁板上的葱花焦了都浑然不觉。
最讽刺的是所谓”智能选股系统”。我试过某券商推出的AI选股功能,输入风险偏好后推荐了十八档股票,结果比我家楼下瞎眼阿婆扔飞镖选中的组合收益率还低7个百分点。算法或许能计算市盈率,但算不出行政院突然发布的半导体补贴政策,更算不准台风天里菜市场大妈对食品股的情绪传染。

有时候我觉得,台股投资者集体患上了某种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明明知道当冲税制不公平、零股交易滑价严重、外资占比过高导致波动剧烈,却依然乐此不疲地每天刷新账户余额。就像我那个买了高端航运股的表哥,被套牢三年后居然开始研究巴拿马运河枯水期报告,书房贴满货轮照片不知道的还以为他要转行当船长。
但真正让我后背发凉的,是发现连庙里抽签都数字化了。上月去行天宫看见香客扫码求股票明牌,关帝爷签诗变成K线图分析——或许哪天妈祖娘娘都会托梦提示止损点?这种荒诞感让我突然理解为什么去年有上市公司把AI算命业务写进财报,还真的涨停了三天。
或许我们早该承认,在台北这座霓虹与佛龛交织的城市里,股票查询从来不只是金融行为。它是小职员对抗涨薪停滞的武器,是退休教师维持尊严的赌注,是科技新贵寻找多巴胺的游乐场。当手机闪光灯映在101大楼的玻璃幕墙上,那些跳动数字早已变成现代人的签筒,每一笔交易都是向命运掷出的筊杯。
所以下次凌晨再被预警惊醒,我打算试试老经理的法子:关掉推播通知,把手机扔进冰箱,出门吃碗虱目鱼粥。毕竟当整个岛屿都在为数字癫狂时,或许真正的智慧在于记住——我们查询股市,终究是为了不再被数字查询。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25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