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游戏里的幸存者偏差
朋友上个月兴奋地告诉我,他把全部积蓄投进某个网红理财课程推荐的”稳赚组合”,结果三个月亏了20%。听着电话那头带着哭腔的声音,我突然想起去年在咖啡馆偶遇的老张。
老张是那种典型的”民间股神”,每天红马甲一穿,两万元本金在股市里杀进杀出。”巴菲特年化20%算什么?”他当时抿着廉价的速溶咖啡,手指在手机K线图上划得飞快,”我上周光做T就赚了八个点。”
结果呢?上个月证监局公布非法配资名单时,我在密密麻麻的名单里看到了他的交易账号。这个场景莫名让我联想到菜市场里卖”必胜炒股秘籍”的地摊——真正赚钱的人,谁会靠二十块钱一本的破书谋生?
我们这代人对财富的焦虑简直刻进DNA里。打开手机就是”00后靠比特币财务自由”的推送,刷个短视频都在教人”用睡后收入碾压同龄人”。但没人告诉你,那些晒收益截图的博主,可能P图软件用得比交易软件还溜。

有意思的是,越急着赚钱的人越容易掉坑。我观察过小区里那些天天围着理财经理转的大妈,她们能准确说出美联储加息时点,却算不明白年化3%和5%的实际差异。有次听见她们争论该买黄金还是原油,恍惚间还以为走进了高盛交易室。
或许真正的理财高手都藏在看不见的地方。我认识个退休的图书管理员,二十年如一日定投指数基金,平时连外卖都舍不得点,去年悄无声息地在西湖边全款买了套公寓。问他秘诀就憨笑:”每个月工资到账先买五百块基金,雷打不动买了二十年。”——这故事可比什么”三天实现财富自由”的鸡汤无聊多了。
有时候觉得,理财市场就是个巨大的幸存者偏差展览馆。我们只看见站在聚光灯下的赢家,没看见灯光照不到的角落里,多少人捧着破碎的发财梦暗自神伤。就像赌场里永远只宣传中头彩的幸运儿,不会告诉你洗手间里有多少人抱着马桶痛哭。
最近我开始把理财软件都删了,不是看破红尘,是终于想明白个道理:当全世界都在教你怎么赚钱的时候,或许学会不亏钱才是更珍贵的本事。毕竟巴菲特老爷子早说过第一条原则:永远不要亏钱。第二条原则是:永远记住第一条。
(写完看了眼账户,得,今天又跌了2%)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24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