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和做私募的老王喝酒,他盯着我手机屏幕上红绿交错的K线图突然笑了:”你知道散户最讽刺的是什么吗?不是亏钱,是连开户都要看星座运势。”杯中的威士忌冰块发出细微的裂响,像极了韭菜们账户崩盘时的声音。
我人生第一个证券账户开在2015年牛市的尾巴尖。那个穿着不合身西装的投资经理,用印着烫金logo的宣传册给我画饼:”现在开户送Level-2行情软件,赶上政策东风还能打新。”他说话时不断摩挲着工牌吊绳,后来我才明白,那种焦虑不是为我错过行情着急,而是完不成KPI的冷汗。
真正经历过三轮牛熊的人会告诉你,开户时勾选的那些风险测评根本是场行为艺术。当你被要求选择”能承受多大亏损”时,就像问饿了三天的流浪汉想吃米其林还是路边摊——在暴涨的幻觉面前,所有人都会鬼使神差地勾选”激进型”。我见过最荒诞的案例是某券商把测评页做成消消乐游戏,连过三关自动匹配科创板权限,这哪是风险教育,根本是赌场发免费筹码的套路。
现在短视频平台那些”一分钟教会你开户”的教程更是魔幻,穿着JK制服的主播边跳手势舞边念着”万一免五”的咒语,评论区挤满问”哪个券商小姐姐更漂亮”的年轻人。当投资决策变得像选秀打投,或许说明这个市场正在某种维度上异化——开户不再是交易的起点,而成了参与金融狂欢的入场仪式。

但最让我后背发凉的是某券商的智能开户系统,AI客服用甜美的电子音说:”检测到您曾搜索过’光伏概念股’,已为您预开通融资融券权限。”你看,大数据甚至比你自己更早预判了你的贪婪。有朋友在券商做IT,酒后吐真言:现在他们的用户画像系统精细到能通过手机陀螺仪数据判断开户时的手抖频率,据说手抖越厉害的用户,后期频繁交易的概率越高。
或许我们该重新理解开户这个动作。它根本不是金融行为的开始,而是人性弱点的集中暴露现场。那些弹窗广告里”扫码领188元红包”的诱惑,客户经理暗示的”内幕消息”,甚至App开屏动画里金色公牛撞击地球的视觉轰炸——所有这些设计都在你按下”确认开户”前就完成了对理性防线的精准爆破。
所以下次当你举起身份证在摄像头前微笑时,不妨对着镜头背后的算法回敬一个冷笑。毕竟在这个数字猎场里,开户协议上最小那行字才道破天机:”您可能失去全部本金”,而这句话,往往藏在用户协议第37页第6段第2行。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2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