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国资巨头开始玩转资本魔方
上周和一位做PE的朋友喝酒,他半开玩笑地说:”现在最怕的不是市场波动,而是哪天醒来发现东南国资又投了个对标项目。”这话让我愣了两秒——什么时候起,这家曾经贴着”保守”标签的地方国企,竟成了创投圈又爱又怕的”野蛮人”?
记得三年前参加他们一个新能源论坛,当时分管投资的副总端着保温杯调侃:”我们这些’国家队’啊,就像穿着西装跳街舞。”如今回想,这话竟成了精准预言。上个月他们领投某自动驾驶芯片公司的消息传出时,我在机场刷到新闻差点误了航班——不是惊讶于出手阔绰(毕竟百亿级基金摆在那儿),而是震惊于那份与国资气质违和的冒险精神。
某种程度上,他们正在重构”国家队”的投资哲学。传统玩法是跟着政策找赛道,他们却搞起了”逆向思维实验室”。去年参加闭门会时,听他们90后投研团队用元宇宙话术分析养老产业,恍惚间以为闯入了某个硅谷路演现场。最妙的是,他们居然把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做成了”乐高模式”——能拆解重组、可进可退,这让我想起浙江民营老板们最爱的”船小好调头”,只不过这次是艘航母在玩漂移。
但真正让我后背发凉的,是他们悄然布局的”生态链围猎”。表面看投的是单个项目,实际上在编织一张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超级网络。某次尽调时发现,他们参股的生物医药企业竟共享着同一套AI临床试验平台,这种协同效应堪比互联网大厂的流量闭环。难怪有创始人私下抱怨:”拿他们的钱就像嫁入豪门——聘礼丰厚,但得习惯祠堂里坐着个老中医随时给你号脉。”

当然也有翻车时刻。去年某新能源项目暴雷时,我在现场目睹了戏剧性一幕:年轻投资经理拿着区块链溯源系统追责供应商,而传统派高管则坚持要”先给地方政府留面子”。这种新旧思维的撕扯,恰似他们电梯里并存的太极教学视频和Web3.0讲座通知栏。
或许我们都低估了体制内创新的爆发力。当别人还在讨论”国资该不该学黑石”时,他们早已搞出套”国资2.0″打法——用政策性资金做压舱石,市场化基金当冲锋舟,最后用产业赋能实现闭环。就像他们某个90后总监说的:”我们要做的不止是资本嫁接,而是给转型中的传统经济装个涡轮增压。”
现在经过他们那座玻璃幕墙大厦时,我常会多看两眼。谁知道呢?也许明天那里就会飞出下一只颠覆行业的”独角兽”,或者——更可能的是——孵化出某种让市场既兴奋又不安的新玩法。毕竟当巨象开始跳踢踏舞时,整个森林的节奏都得跟着改变。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23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