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加油站,看着油价牌上跳动的数字,我突然想起自己三年前买过的那只南方原油基金(501018)。说实话,当时买它纯粹是因为看到一篇分析报告说”原油是硬通货”,再加上那会儿国际局势紧张,总觉得这玩意儿能保值。
结果呢?这只基金给我的感觉就像个脾气古怪的老朋友——有时候让你惊喜,有时候又让你恨不得从来没认识过它。我记得最清楚的是2020年那波负油价事件,当时看着账户里的数字跳水,我甚至怀疑是不是交易软件出了bug。那种体验,怎么说呢,就像你明明买的是避险资产,结果它比科技股还刺激。
有意思的是,我发现身边买原油基金的人分两种极端:一种是完全不懂原油市场的小白,听别人说能赚钱就冲进来;另一种则是整天盯着OPEC会议和地缘政治的老油条。前者往往在市场波动时被洗出去,后者则把玩原油基金当成一种智力游戏——他们不只是在投资,更像是在下一盘全球政治的棋。
说到这,不得不提一个反直觉的现象:原油基金反而最适合那些对市场有敬畏之心的人。为什么?因为当你真正研究过原油市场的复杂性后,你就会明白没有人能准确预测价格走势。那些自称能预判油价的分析师,在我看来和算命先生差不多——猜对了是运气,猜错了是常态。
最近俄乌冲突又给市场添了把火,但我发现个有趣的事:地缘政治风险对油价的影响正在减弱。也许是我们已经习惯了这种常态化的动荡,又或者是新能源的替代效应开始显现。这让我想起去年和一位能源行业老前辈的谈话,他说:”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再把原油看作必需品了,这对市场心理的冲击比任何供需数据都可怕。”
说实话,我现在对原油基金的态度很矛盾。一方面,它作为通胀对冲工具的价值依然存在;另一方面,这个世界正在加速远离化石燃料。有时候看着账户里的持仓,感觉就像持有了一叠逐渐泛色的老照片——你知道它记录着某个时代,但那个时代正在不可逆转地成为过去。

最后说句可能不太中听的话:投资原油基金最大的风险不是你判断错了油价走势,而是你低估了这个时代变革的速度。当电动汽车的充电桩开始比加油站更常见时,我们是否应该重新思考”硬通货”的定义?这个问题,也许比选择买卖时机更值得深思。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23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