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下午,我拨通了银行的客服热线。在经历了7分钟令人抓狂的语音导航后,终于听到一个真实的人声:”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那一刻,我竟然莫名有些感动——在这个AI客服泛滥的时代,能和一个活人对话简直成了奢侈品。
这让我想起2008年第一次使用电话银行的经历。那时我刚大学毕业,拿着人生第一张信用卡,每次拨打客服电话都要提前打好草稿,生怕说错一个专业术语显得自己很外行。有趣的是,如今的我反而更怀念那种略带紧张的仪式感——现在的语音识别太”聪明”了,聪明到让人不安。
电话银行最迷人的地方,在于它那种若即若离的亲密感。你永远不知道电话那头坐着什么样的人:可能是个刚入职的新人,战战兢兢地对照着手册回答问题;也可能是个经验老道的专家,三言两语就能化解你的焦虑。这种人与人之间不可预测的化学反应,是再智能的AI都无法复制的。
但现实往往不如想象中浪漫。我有次因为账户问题连续转了5个部门,每转接一次就要重新验证身份,最后气得直接去了线下网点。这种体验让我不禁怀疑:我们追求的便捷,到底是为了服务客户,还是为了降低成本?银行总是宣传他们的电话银行能处理90%的业务,但没人告诉我们,剩下的10%可能要耗费90%的时间。

最近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年轻人反而更偏爱电话银行。我侄女00后,她说打视频电话会焦虑,但电话银行让她有安全感——”既不用化妆出门,又能听到真人声音,完美。”这种代际差异很有意思,也许电话银行正在成为一种新型的”复古潮流”。
不过话说回来,电话银行最让我担忧的是安全漏洞。去年我遇到过一起诈骗,对方能准确说出我的交易记录,差点就上当了。现在的骗子技术越来越高明,有时候你根本分不清是在和银行对话还是在和诈骗团伙周旋。这种信任危机,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整个金融系统的脆弱性。
或许我们应该重新思考电话银行的定位。它不应该是冰冷的交易工具,而应该是建立客户关系的桥梁。我记得有次咨询理财业务,那位客服居然记得我半年前咨询过的问题,还特意跟进我的情况——这种人性化的服务,才是金融科技最该保留的温度。
挂断电话前,我问客服:”你们以后会被AI取代吗?”她笑了笑说:”机器能处理业务,但处理不了人生啊。”这句话让我沉思良久。在这个数字化时代,我们最需要的可能不是更快的响应速度,而是那个愿意多听你说一句话的人。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