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在原油期货市场赔掉半年工资后
朋友上个月突然问我:”你觉得现在能抄底原油吗?我看某平台都在推这个理财。” 这话让我后背发凉——像极了三年前的我,盯着K线图幻想一夜暴富的模样。
说实话,我现在听到”原油期货理财”这六个字,胃里还会条件反射般抽搐。不是因为它不好,而是太容易被包装成”高收益理财神器”。去年有个数据让我印象深刻:国内某知名平台93%的散户投资者在原油期货产品上最终亏损,但开户数却同比增长200%——这种荒谬的反差,像极了赌场门口”十赌九输”的标语和汹涌人潮共存的魔幻场景。
我最惨痛的一课发生在2020年4月。当时WTI原油期货史上首次跌成负数,我和几个同行像嗅到血腥味的鲨鱼,连夜凑了50万准备抄底。”千年一遇的机会”,我们当时这么互相打气。结果呢?中行原油宝事件爆发那天,我对着账户里-37万的数字,第一次体会到什么叫”大脑一片空白”。最讽刺的是,后来调查显示,当时真正赚到钱的不是我们这些”抄底勇士”,而是那些早早做空的对冲基金——人家甚至提前租好了油轮来囤货。
这件事让我悟出个道理:原油期货市场根本不是什么理财市场,而是个信息绞肉机。你以为在和分析师博弈?实际上你的对手是沙特王储的早餐菜单、墨西哥湾的飓风路径、甚至推特上某个政客的错别字。去年我在休斯顿见到个老交易员,他指着交易大厅的屏幕说:”看这些数字跳动?这是全球政治、气候、战争、科技博弈的终局呈现,根本不是K线图。”

现在很多人把期货杠杆当作”理财加速器”,这简直像给自行车装上火箭发动机——或许能飞,但更可能散架。我认识个浙江老板,去年用200倍杠杆做多原油,一周赚了套别墅。但没人提到他过去三年爆过11次仓,离婚协议上都写着”因期货投资亏损导致感情破裂”。
有意思的是,真正在这个市场活过10年的人,反而越来越像哲学家。有个给我止损过三次的经纪人说:”你得学会和不确定性共舞,但记住音乐永远不是为你播放的。” 他现在转型做投资者教育,第一课永远是带学员看1990年以来的原油走势图,然后在2008年147美元/桶的最高点画个红圈——后面跟着句灵魂拷问:”如果你当时做多,能活到2020年的负油价吗?”
或许原油期货最大的悖论在于:它本是为产业方设计的避险工具,现在却成了散户的冒险乐园。就像本来是用来防身的匕首,被当成百米赛跑的接力棒。我至今保持着一个奇怪的习惯:每次下单前都会打开手机看实时海运数据——当看到波斯湾油轮拥堵程度上升时,反而会果断平仓。因为这个市场最可怕的不是错过行情,而是你以为抓住了规律。
(写完这些突然想起,那个问我能不能抄底的朋友,后来默默买了银行黄金理财。或许这才是最真实的黑色幽默——恐惧本身,就是最好的风险教育。)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