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冬天,我在胡同口的咖啡馆偶遇老同学大刘。他裹着厚重的羽绒服,眼镜片上蒙着雾气,却兴奋地掏出手机给我看他的基金收益曲线——一条完美向上的抛物线。“复利是人类第八大奇迹,爱因斯坦说的!”他眼里闪着光,像发现了炼金术的秘方。
我抿了口拿铁,没忍心告诉他,爱因斯坦根本没说过这话。更没敢说,我去年重仓的那支“稳健型”理财,此刻正绿得像初春的韭菜地。
人们总爱神话复利,却选择性遗忘它残酷的另一面:时间从来不是所有人的朋友。我姑妈二十年前开始定投,完美踩中中国经济增长的黄金年代,年化收益能跑赢通胀两倍;而95后表弟毕业就遇上P2P暴雷、基金跌穿净值、房企接连违约——他的“复利奇迹”,是负债利息的滚雪球。
最讽刺的是,那些教你“长期持有”的理财课讲师,自己靠的是知识付费的短期现金流活着。上周某大V在直播里说“现在正是抄底良机”,背景里隐约传来基金赎回成功的短信提示音——别问我怎么知道的,某个失眠的深夜,我把他三年来所有视频的背景音都扒了一遍。

真正让我醒悟的,是楼下煎饼摊王姐的理财哲学。她把每天零钱扔进铁罐,月底凑整存三年定期。“我知道跑不赢通胀,”她撒葱花的手稳如老狗,“但夜里睡得踏实。”而某个私募大佬客户,去年在比特币杠杆合约爆仓后,凌晨三点给我发李白将进酒的语音朗诵。
或许财富自由的真相,根本不是计算器上冰冷的数字复利,而是对抗贪婪心魔的精神修行。那些承诺年化20%的理财课,不会告诉你历史上最牛逼的基金经理西蒙斯,年化收益也就35%——而且人家靠的是诺贝尔奖级别的数学模型和量子计算机。
所以下次有人用复利曲线给你画饼时,不妨反问一句:您这奇迹包不包括2022年中概股腰斩?包不包括某大地产暴雷?包不包括银行R2级理财也能亏本金?
真正的投资智慧,可能藏在你外婆的搪瓷罐里——她从不计算年化收益率,但她知道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更知道留出最肥的那颗蛋,明天要给小孙子蒸碗嫩蛋羹。
(后记:写完这篇文章第二天,大刘发来消息说他忍痛割肉了所有基金。我回复他:“至少咖啡我请,这次不加糖。”)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