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和老王喝酒,他神秘兮兮地凑过来说最近重仓了某新能源股票,眉飞色舞地分析着K线图和政策利好。我盯着杯中晃动的啤酒泡沫,突然想起五年前他也是这样和我推荐P2P的。
人们总在寻找那个”最好”的投资标的,仿佛存在某个神秘的财富密码。但说实话,我觉得最好的投资可能根本不在交易所的显示屏上——它藏在每天早上6:30的健身房,藏在书房那排被翻烂的旧书里,甚至藏在学会用左手给女儿扎辫子的耐心上。
去年在杭州遇到个做跨境电商的90后,他给我算过一笔账:花3万块买理财不如花同样的钱去学西班牙语。”前者可能带来8%的年化收益,后者能让我直接和拉美客户砍价,利润率瞬间提高20个百分点。”他说话时眼睛发亮,这种光芒我在任何基金经理脸上都没见过。
有意思的是,我们现在宁愿花小时研究虚拟货币白皮书,却不愿意花20分钟学习怎么用空气炸锅做出健康餐。身体才是我们最原始的资本池啊,可惜太多人年轻时拿健康换钱,老了又试图拿钱买健康——这笔账怎么算都是亏的。

我认识个做风投的老江湖,他办公室最显眼的位置挂着块奇怪的牌匾:”1998-2003年亲子阅读打卡记录”。有次他喝多了跟我说,这才是他职业生涯最成功的投资项目。”当时每天半小时,五年累计900小时,换来个常春藤毕业的儿子。你算算这ROI?」
当然我不是说金融投资不重要。只是当我们谈论”最好”的时候,是不是该先重新定义”收益”?疫情期间我小区有个退休教师,用两万块启动资金在阳台搞无土栽培,现在居然给三家有机餐厅供应微型蔬菜。上次遇见他时,老爷子正戴着老花镜研究NFT,说要把每个蔬菜生长周期做成数字藏品。
也许真正的投资智慧在于,意识到最宝贵的资本从来不是金钱,而是注意力投向何处。就像那个经典悖论:每个人都想中彩票,但很少有人愿意花时间思考真正中奖后要怎么生活。
所以下次有人神神秘秘跟你推荐黑马股时,不妨反问一句:”那你最近投资了什么给自己?” 看对方愣住的样子,比看任何K线图都有意思。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