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创业精神
(一)
凌晨三点的便利店灯光总是特别刺眼。我盯着收银台后面那个打着哈欠的年轻人——他正在用手机刷着”如何创业”的短视频,手指机械地上划。这场景莫名让我想起五年前在硅谷某孵化器看到的景象:一群穿着连帽衫的年轻人,用完全相同的亢奋语气谈论着”颠覆”和”改变世界”。
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创业精神?说实话,我越来越讨厌那些被过度包装的成功学故事。就像便利店里加热的便当,闻着香,吃多了却让人反胃。
(二)

上个月遇到个做社区废品回收的安徽大姐。她蹬着改装三轮车,车把上挂着自制的分类示意图,后座捆着几个颜色各异的塑料桶。”别人嫌脏,我觉得这里面有金子。”她说这话时眼睛发亮,让我想起马斯克在火箭发射现场的表情。有趣的是,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创业”,共享着同一种内核——看见别人看不见的可能性。
创业精神从来不是商学院PPT里的那些漂亮曲线。它更像是黑暗森林里的夜视能力:在所有人都说”这里什么都没有”的时候,固执地相信某个模糊轮廓的价值。
(三)
有个反常识的现象:我认识最坚韧的创业者,往往是最悲观的乐观主义者。老张做餐饮供应链,三年赔掉两套房,有次喝醉了说:”我知道90%会失败,但就是放不下那10%的可能。”这种近乎偏执的清醒,比那些喊着”必胜”口号的鸡血更接近创业精神的本质。
现在的创业培训总爱教人写商业计划书,却很少提醒:真正的创业者往往是在计划书完全失效时才开始发光的。就像冲浪者,教科书会教你怎么站上冲浪板,但没人能教你如何与突如其来的巨浪共舞。
(四)
有个细节很值得玩味:观察创业者怎么对待办公室的植物。A轮融资到账就买名贵盆景的,和用酸奶盒种薄荷的,注定是两种不同的物种。前者在扮演”创业者”的角色,后者则是把创业状态活成了呼吸——这种差别骗不了人。
我特别警惕那些把”all in”挂在嘴上的创业者。真正的投入不需要宣言,它会从你放弃周末时的干脆程度,从你向投资人介绍项目时突然沙哑的嗓音里泄露出来。
(五)
最近重读西游记,突然觉得唐僧团队才是绝妙的创业案例:一个看见幻象的领导者(唐僧总说”我看见大雷音寺了”),带着三个问题员工,靠化缘维持运营,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这不就是大多数创业公司的真实写照吗?有趣的是,他们最终成功的核心竟不是神通广大的孙悟空,而是那个看似最没用的执念:”我要去西天”。
也许创业精神就是这样东西:在理性计算告诉你应该放弃的时候,那个让你多坚持一天的不讲道理的声音。它不保证成功,但保证你不会成为便利店里那个永远在刷短视频的旁观者。
(写完才发现没按常规套路结尾。但转念一想,真正的创业精神,不正是从打破套路开始的吗?)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