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谈论000913时,我们到底在谈论什么?
说实话,第一次听说000913这个代码时,我正坐在陆家嘴某栋写字楼的星巴克角落里,盯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发呆。旁边两位穿着考究的投行人士正热烈讨论着“钱海战略”和“超额收益”——这些听起来高大上却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词汇。直到其中一个压低声音说出“000913”这个数字组合,我的耳朵不由自主地竖了起来。
有意思的是,这个看似冰冷的数字组合,在特定圈子里却承载着某种近乎信仰的重量。某种程度上,它已经超越了基金产品本身的范畴,变成了一个符号,一个关于价值投资能否在A股市场存活的行为艺术实验。
我认识的一位私募老总——就叫他老陈吧——曾经在2018年那个至暗时刻全仓押注这只基金。当时几乎所有同行都在嘲笑他疯了:“这个时候搞价值投资?等着被市场教做人吧。”结果呢?三年后老陈的收益率让当初的笑声变得格外刺耳。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不是他的收益,而是某次酒过三巡后他说的那句话:“买000913不是在买基金,是在买一个拒绝随波逐流的自己。”
这句话当时听着像鸡汤,现在回味却品出些深意。在当下这个被算法和短期业绩绑架的市场里,坚持某种投资哲学简直像是一场行为艺术。000913的基金经理们似乎刻意保持着某种“不合时宜”的固执——他们调研企业时居然还在用最原始的方式:实地走访、和管理层喝茶聊天、甚至去数工厂门口的货车流量。这种近乎手工业时代的调研方式,在量化交易大行其道的今天,显得既浪漫又悲壮。
但别误会,我可不是在给什么产品做软广。事实上,这个代码背后的故事远比表面来得复杂。去年第三季度的调仓就引发过不小争议——大幅减持当时的热门赛道股,转而加仓那些“老掉牙”的传统行业。某个基金经理群里炸开了锅:“这操作也太保守了”、“完全错过风口啊”。结果呢?当季度那些热门赛道集体扑街时,群里突然安静得可怕。
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操作,让我想起彼得·林奇那个著名的“鸡尾酒会理论”。当所有人都挤在某个角落高谈阔论时,真正的机会往往藏在没人注意的冷清处。000913的团队似乎深谙此道,他们不在乎短期排名,甚至刻意与市场热点保持距离。这种定力在当今这个追求即时满足的时代,简直称得上是一种奢侈。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策略真的适合每个人吗?恐怕未必。我见过太多散户投资者一边喊着价值投资的口号,一边每天打开交易软件二十次。就像某个朋友说的:“我知道长期持有是对的,但看着账户浮亏就是睡不着啊。”这种分裂感或许正是当代投资者的真实写照——我们向往巴菲特的智慧,却难以摆脱韭菜的心态。
最近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000913的持有者正在形成某种特殊的社群文化。在某个投资论坛的隐秘板块里,他们自称“913信徒”,分享的不是操作建议,而是读书笔记和企业调研心得。这种反浮躁的社区氛围,在充斥着代码推荐和短期预测的互联网上,简直像个异类存在。某种程度上,他们投资的不仅是基金,更是一种身份认同。
说到这不得不提个略显讽刺的观察:那些骂000913最狠的人,往往是从中赚得最多的。市场总是用最直接的方式教育我们——真正的价值往往藏在争议里,当所有人都达成共识时,机会早就溜走了。就像2016年那会儿没人看得上白酒股,2020年人人都说新能源是未来一样。
站在2023年的这个时间节点,我突然意识到讨论000913的意义早已超越基金本身。它更像一面镜子,照出每个投资者内心的恐惧与贪婪。当我们谈论这只基金时,我们其实在谈论自己能否抵抗市场的噪音,能否坚持独立的判断,能否在浮躁的时代里守住投资的初心。
也许到最后,投资从来都不是关于代码的技术游戏,而是关于人性的修行。而000913,不过是这场修行中一个引人深思的注脚罢了。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17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