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凌晨,我被微信消息震醒。多年不联系的高中同学突然发来一串股票代码:”国诚老师内部消息,下周必涨30%!”配图是金光闪闪的盈利截图。我盯着手机屏苦笑——这场景,和五年前我爸被”免费荐股群”坑掉养老钱的剧本,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1. 那些年,我们交过的”智商税”

记得2018年股市寒冬时,某荐股机构在陆家嘴租下整层写字楼。我亲眼见过西装革履的”分析师”们,用三台显示器同时操作十几个微信账号。他们的KPI不是预测准确率,而是每天能拉多少人进付费群。最讽刺的是什么?有次我撞见他们的”首席策略师”在楼梯间偷偷问外卖小哥:”你说美团股票能买不?”
2. 骗子还是赌场掮客?这是个问题
国诚这类机构最精妙的设计,在于游走在法律边缘的灰色话术。他们从不直接承诺收益(那太蠢了),而是用”历史战绩””学员案例”来撩拨人性弱点。就像澳门赌场发牌的荷官,他们只说”这位客人刚才赢了20万”,绝口不提输光跳海的那些人。
有个细思极恐的细节:这些机构推荐的往往是流通盘小的冷门股。为什么?因为韭菜集中进场真能短期拉升股价——这就构成了”自证预言”。等散户接盘后,他们早抽身去炒下一只了。
3. 我做过最疯的实险
去年我伪装成暴发户,卧底某荐股群三个月。那些”老师”的套路简直可以写进教科书:
– 第一阶段:免费送”金股”(通常是当天要拉升的票)
– 第二阶段:晒P过的盈利图(有次我认出某张图用的是特斯拉2013年的走势)
– 第三阶段:开始收”进阶服务费”(从888到88888,分档割韭菜)
最荒诞的是,当我故意在群里质疑时,立刻有五个”群友”跳出来围攻我,说”不懂感恩”。后来发现这些全是工作人员的小号——现代版”托儿所”。
4. 比骗局更可怕的是什么?
是受害者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我采访过几个被坑的中年投资者,他们宁愿相信是自己”操作失误”,也不愿承认被骗。有个大叔的话让我后背发凉:”万一下次老师说的是真的呢?”
这就像被PUA的受害者,骗子早给他们植入了”不听话就会错过暴富”的恐惧。某些直播间里,那些喊着”老师带我飞”的弹幕,恍惚间让我想起传销组织的狂热口号。
5. 最后的忠告
如果你非要尝试这类服务,记住三个死亡信号:
① 用”国家队””内幕”等词汇营造权威幻觉的
② 要求转账到个人账户的(某案例中财务总监叫”王翠花”)
③ 推荐你抵押房产炒股的
金融市场没有圣诞老人,但永远有人想给你塞”礼物”。当某个机会好得不像是真的——那它肯定不是真的。毕竟,真能稳赚30%的人,干嘛要收你那888块的会员费?他早该在私人游艇上抽雪茄了。
(后记:写这篇文章时,那个高中同学又发来消息:”刚才发错了,这次才是真正金股…” 你看,骗子都在迭代升级,你的防骗意识呢?)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1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