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00元的财富密码,是镰刀还是橄榄枝?》
上周三深夜,老同学阿强突然给我发微信:”兄弟,借我两万块钱周转下,月底还你。”我盯着手机屏幕愣了半天——这个曾经在深圳华强北倒腾二手iPhone发家的家伙,去年还在朋友圈晒保时捷方向盘。细问才知道,他半年前花了16800元加入某个”财富在线VIP社群”,结果现在连信用卡都快刷爆了。
这让我想起小区楼下新开的理财培训机构。他们总在早晨八点准时出现,西装革履的年轻人们举着”16800元改变财富命运”的易拉宝,像传教士般向晨练归来的大爷大妈们布道。有意思的是,他们的课程价格和我在阿强那听说的数字分毫不差。

1. 这个神奇定价背后的玄机
不知道你发现没有,从P2P到知识付费,从区块链培训到短视频带货课,16800元这个数字就像被施了魔法,频繁出现在各种”财富升级服务”的价目表上。某次我装作潜在客户去咨询,那位自称”前投行高管”的导师是这么解释的:”一万六是筛选门槛,八百是给您的财富仪式感。”
但以我做风投顾问这些年的观察,这个定价其实藏着精妙的行为经济学陷阱。它刚好卡在普通人心理承受的临界点——比新款iPhone贵些,但又不到让人立刻报警的数额。更绝的是,培训机构往往会先抛出”原价68000″的对比,让你觉得省下的五万多简直是在赚钱。
2. 知识付费时代的”炼金术”
我办公室抽屉里还留着三年前花9800元买的某大师《财富自由课》全套教材。当时那位导师在台上激情澎湃地说:”你们买的不是课程,是改变命运的可能性!”现在想来,这句话倒是一针见血——他们贩卖的从来就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对阶层跃迁的焦虑和幻想。
有个现象特别讽刺:这些课程的复购率往往高得惊人。就像我认识的一个浙江老板娘,从《三天学会财报分析》买到《元宇宙投资圣经》,前后花了小十万,最后却连基本的ROI都算不清楚。这让我想起中世纪那些兜售”点石成金术”的炼金师,真正的黄金其实都来自求学者鼓胀的钱袋。
3. 那些没写在合同里的事
去年帮某教育机构做尽调时,我偶然看到他们的内部培训手册。其中有个章节专门教销售如何应对”课程没用”的投诉:”要引导客户意识到,不是方法无效,而是他们执行不到位。”好一招乾坤大挪移!把商业风险完美转嫁给了消费者。
更隐秘的是这个产业的”幸存者偏差”营销。他们会大肆宣传某个学员通过课程赚了百万的案例,却绝口不提剩下99%的参与者。就像赌场永远把中奖者的巨幅照片挂在最显眼的位置,至于那些输光积蓄的人?谁会关心他们的故事呢。
写在最后:
上个月在杭州出差,我特意去了趟阿强说的那个”财富俱乐部”。玻璃幕墙上的标语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用16800元撬动168万!”透过落地窗,能看到几十个年轻人正对着手机练习话术,他们脸上的神情,像极了当年在华强北柜台后囤积山寨机的阿强。
离开时我注意到,大楼地下停车场最显眼的位置,停着三辆不同颜色的保时捷911——据说是三位”明星导师”的座驾。突然就明白了这个数字游戏的终极秘密:当你为”可能赚到168万”支付16800元时,有人已经实实在在地把这份钱装进了口袋。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1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