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上周三,我在陆家嘴环路那栋玻璃幕墙大厦的电梯里,被一股浓烈的韭菜盒子味袭击了鼻腔。抬头看见西装革履的年轻人正慌忙擦拭衬衫油渍,他胸前工牌晃着”国诚投顾”的反光。这个荒诞的瞬间突然让我意识到——中国金融市场的魔幻现实主义,可能都藏在这些细节里。
(二)

深圳国诚投顾把上海分公司开在寸土寸金的环球金融中心,这本身就像个行为艺术。他们的宣传册上印着”量化对冲””智能投顾”这些光鲜词汇,但茶水间阿姨告诉我,最畅销的永远是微波炉边的速冻饺子。这让我想起去年在杭州某私募看到的场景:基金经理们用价值投资的PPT模板,讨论着”明天哪个游资会点火”。
(三)
有个反常识的观察:越是把办公室租在顶级CBD的投顾公司,客户画像越可能是我老家二舅妈这样的散户。国诚上海分公司的李总曾在某次沙龙说漏嘴:”我们80%的产品销售,靠的是教阿姨们用手机截图发朋友圈。”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他们的”高端理财沙龙”永远供应小龙虾——毕竟要匹配客户们熟悉的酒席社交场景。
(四)
我跟踪过他们某位明星投顾的直播,这个戴着劳力士的90后,把MACD指标讲得比李佳琦卖口红还煽情。最魔幻的是弹幕区,有人问”老师推荐的票能涨几个板”,下面立即有人接”涨停敢死队在此”。这种荒诞感,就像在米其林餐厅后厨看见老干妈空瓶。
(五)
但别急着嘲笑。去年有家小作坊式的投顾公司,故意把办公室租在菜市场楼上,结果业绩碾压同行。他们的秘诀是:客户来签单送两斤土鸡蛋,K线图画得像猪肉价格走势图。你看,有时候土味才是最好的投资者教育。
(六)
金融的本质是信任的变现,而中国人最朴素的信任往往带着烟火气。下次如果你在某个高大上的投顾公司闻到韭菜味,别皱眉——那可能才是他们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就像我认识的一位私募大佬说的:”在A股,你得先学会用麻将思维打桥牌。”
(后记)
昨天路过国诚投顾楼下,发现他们新换了LED屏广告:”用AI算法守护您的养老钱”。屏幕右下角,外卖小哥正蹲在台阶上吃韭菜盒子。这个画面,莫名让人心安。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