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800元买一个”赚钱秘籍”?我那个被海能投顾割韭菜的朋友至今还在还花呗
去年夏天,我在星巴克撞见老同学阿杰——这个曾经满嘴”价值投资”的金融男,正对着手机K线图咬牙切齿。他抬头时的黑眼圈吓了我一跳:”上个月交了29800给海能投顾,现在账户还亏着40%…”
这场景莫名让我想起小区门口新开的”彩票分析培训班”。同样是承诺暴富捷径,只不过海能投顾给荐股服务披上了”智能投顾”的科技外衣。

一、当”焦虑税”遇上”信息差魔术”
海能投顾最精妙的设计,在于把证券投资咨询牌照当成了”免死金牌”。他们不会直接说”交钱就让你赚30%”,而是用三套组合拳:
1. 幸存者偏差剧场:只展示涨停股案例,对推荐失败的股票绝口不提——就像算命先生只强调说中的部分
2. 话术炼金术:”逢低布局””波段操作”这类永远正确的废话,配合微信群里的托儿集体吹捧
3. 心理锚定陷阱:先用免费课程吸引你,再暗示”舍不得29800说明你不配发财”
我翻过他们的服务协议,第4.2条写着”不承诺收益”——这就像游乐场鬼屋门口”心脏病患者慎入”的告示,既推卸责任又刺激赌性。
二、那些销售不会告诉你的真相
在券商朋友老周喝醉时,他透露过行业潜规则:”真正能持续盈利的策略,私募基金愿意花千万买断,怎么可能3万块卖散户?”更讽刺的是,某些投顾老师自己的实盘账户收益率,可能还不如余额宝。
有个细思极恐的细节:海能推荐的”金股”往往是小市值冷门股。这类股票有个特性——当大量散户同时买入时,反而方便主力出货。这就像演唱会黄牛先把票价炒高,等粉丝冲进场才发现明星是替身。
三、比被骗钱更可怕的事
我见过最惨的案例是个退休教师,抵押房子追加服务费。这种赌徒心理的养成,本质上和网赌平台”先让赢小钱”的套路同源。当人们把希望寄托在某个”大师”身上时,就已经交出了理性思考的能力。
值得玩味的是,这类服务投诉最多的不是收益率,而是”老师回复变慢了”。你看,用户要的甚至不是真赚钱,而是持续的心理按摩——这29800元里,恐怕25000元买的是情绪价值。
或许我们该问的不是”能不能赚钱”
而是为什么在信息透明的时代,仍然有人相信”付费就能获得超额收益”的神话?就像明知保健品不能治病,还是会买”量子磁疗床垫”。
下次看到”擒牛战法””主力资金监控”这类话术时,不妨打开股票软件看看:那些真正穿越牛熊的优质公司,哪家是靠交会员费选出来的?
(后记:阿杰上个月终于注销了账户,现在改定投指数基金了。他说最值回票价的,是海能客服最后那句气急败坏的”活该你穷一辈子”——这声叫骂比任何投资者教育都管用)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