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出来的财富自由,还是拆东墙补西墙?
上周和老王喝酒,他神秘兮兮地说自己把工资卡分了五份,还给每份钱都起了名字——”生活守卫军”、”梦想冲锋队”、”躺平预备役”…我差点把啤酒喷他脸上。这不就是拆分理财吗?搞得跟排兵布阵似的。
但仔细想想,我们这代人谁不是拆着过日子的。月初发薪日像过年,先把花呗信用卡的窟窿填上,再把下季度房租单独拎出来,剩下的才敢掰成三十天慢慢花。这种被迫的”拆分”和理财专家说的根本不是一回事——前者是生存算术,后者倒像在玩俄罗斯方块,总指望能凑出个全消的奇迹。
我三年前试过某网红推荐的”3331拆分法”,结果发现就是个数字游戏。30%定投基金遇到熊市缩水成20%,30%应急资金总被双十一截胡,最后剩下那10%的娱乐预算,连看两场电影都要掂量。最讽刺的是,明明每个账户都在”科学管理”下,年底一合计反而比随手存余额宝少赚两千多。
现在拆分理财最让我膈应的是,它把人的焦虑量化成了Excel表格。见过有人给孩子的教育金细分到”奥数班专用账户””钢琴考级备用金”,这哪是理财,根本是在用数字缓解育儿焦虑。金融产品经理们早就看透了这点,现在连买个货币基金都能拆出七八个虚拟账户,给你制造一种”一切尽在掌控”的幻觉。

有意思的是,真正的理财高手反而在反向操作。我认识的一位私募经理把90%资产扔进信托后,剩下10%现金就塞在枕头底下。”拆分得太细就像用渔网装水,”他当时晃着威士忌杯说,”你以为抓住了所有机会,其实每个网眼都在漏财。”
当然不是说拆分完全没用。但与其纠结怎么把鸡蛋分篮子,不如先想想自己是不是站在颠簸的卡车上——通胀、失业、医疗这些大浪打过来,再精巧的篮子也得翻。最近看到年轻人开始拆分”Fuck you money”账户,倒是觉得比那些华而不实的模型实在得多。
说到底,理财拆分的不是钱,而是我们对未来的妄想和恐惧。每次打开银行APP看到那些花花绿绿的子账户,都像在玩现实版模拟人生——只不过游戏币能充值,人生却不能。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1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