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口之下,藏着市场的真心话》
上周和老王喝酒,他盯着手机突然骂了句脏话——持仓股开盘跳空高开8%,收盘却几乎回补了全部涨幅。”这破缺口耍人呢?”他灌了口啤酒,”都说缺口必补,可补的时候总扎得人心口疼。”
我转着酒杯没接话。从业十二年,见过太多人对着K线图上的裂缝较劲。技术派教科书把缺口分类得明明白白:突破缺口看多,衰竭缺口看空,中继缺口量价配合…但真正坐在交易终端前,那些规整的理论总被情绪撕开裂口。
记得2015年熔断前夕,某个周一的跳空高开像场集体狂欢。当时邻座的实习生兴奋地算着年终奖,我却盯着分时图里越拉越长的量能柱发愣——那根本不是突破,是末日狂欢前的最后一把烟火。后来事实证明,那个缺口不是起点而是墓碑,但当时多少人把它当作冲锋号?
有意思的是,市场最真实的情绪往往藏在缺口回补的姿势里。粗暴的直线回补像场谋杀,磨蹭的震荡回补更像凌迟。去年新能源板块那个著名的”墓碑缺口”,用了整整四十七个交易日才勉强填平,期间每次反弹都骗一批抄底者——市场有时候坏得很有耐心。

最近AI概念的缺口游戏更值得玩味。三月初某个凌晨,美股传导的跳空高开让整个板块沸腾,但真正能吃上肉的只有两种人:要么是提前布局的潜伏者,要么是开盘三分钟内果断追涨的亡命徒。等到普通投资者反应过来,股价早已在回补缺口的半山腰。你看,缺口从来不公平,它奖励果决者,惩罚犹豫者,但最常折磨的是那些半吊子”技术分析信徒”。
或许我们该跳出”必补”的执念。港股有些仙股的缺口能晾在那里三年不动,像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关键是缺口出现的位置——股价翻倍后的缺口和底部启动的缺口,根本是两种生物。前者可能是主力出货的烟花秀,后者或许是春江水暖的鸭先知。
深夜复盘时我常觉得,缺口像市场留下的草稿纸涂鸦。擦掉重画是常态,但偶尔那潦草一笔反而是神作。就像老王那天骂完的股票,隔周用连续阳线把缺口变成了起飞踏板——市场永远比教科书叛逆,而真正的交易者,大概都是在学会拥抱不确定性的过程中,慢慢听懂缺口背后的潜台词。
(放下酒杯看着窗外)说到底,哪有什么完美技术形态,不过都是人性在K线上踩出的脚印罢了。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16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