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和老王喝酒,他又在抱怨那个跨境电商项目——三年前他押上全部积蓄,如今每个月还要再贴两万维持运转。酒杯磕在桌上的声响特别刺耳,他说这叫”战略性坚持”,可我分明看见他眼底的血丝比杯中的红酒更浓。
这让我想起自家阳台上那株半死不活的琴叶榕。最初只是叶片发黄,我买了专用营养液;后来发现根系腐烂,又换了青山盆和进口土;直到枝干开始霉变,我居然考虑要安装植物补光灯。某个凌晨浇花时突然惊醒:我投入的早已超过这株植物的价值,更可怕的是——我付出越多,就越难接受”当初买错品种”这个事实。
后续投资最诡异的逻辑在于,它会自我合理化。就像赌徒总相信下一把能翻盘,我们不断用新筹码来证明旧选择的正确性。有段时间我研究消费心理学,发现商家最擅长的就是把顾客变成”沉没成本的人质”——健身房年卡故意设计得反人性,当你去不了几次时,反而更可能续费,因为放弃意味着承认自己失败。
但真正让我后背发凉的是对关系的投资。朋友L在婚姻里坚持了十五年,最近才坦白:”早第五年就知道是死局,但想到投入的时间、双方父母的心血、甚至共同买的窗帘…”她苦笑着比划,”后来每句早安都是在给棺材钉钉子。”

或许我们应该建立个”止损仪式”?像期货交易员那样设置红线:当某个项目连续三期ROI为负,当某段关系让你三次在深夜急诊,当某个执念让你忘记最初为什么出发——就该有个系统强制弹出提示:”您正在用未来为过去殉葬。”
不过说真的,谁又能完全理性呢?上周我还是给那盆琴叶榕施了最后一次肥。不是相信奇迹,只是忽然觉得,人类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傻气,或许才是我们最珍贵的错误。就像此刻老王又发来消息:”再投最后半年,这次真的快成了”——我回复了加油的表情,默默给他转了五千块钱。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15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