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投资:一场精心包装的赌博游戏
上周在798喝精酿时,有个穿始祖鸟冲锋衣的年轻人凑过来问我:”您觉得我现在该拿天使轮还是Pre-A?”我盯着他卫衣上那个还没撕掉的防盗扣,突然想起十年前在车库咖啡被投资人问”你这个项目有什么技术壁垒”时,我那杯凉透了的拿铁都在冒冷汗。
VC本质上是个概率游戏。那些穿着Patagonia背心的投资人嘴上说着”看重团队基因”,其实在用贝叶斯定理计算你母校的录取率。我认识个FA朋友,现在帮项目写BP前要先算创始人的星盘——去年她推了个巨蟹座连续创业者,估值比同类项目高出40%,因为某基金合伙人刚生了二胎,”觉得巨蟹座有家庭责任感”。
最荒诞的是估值逻辑。去年有个做AI养猪的项目,投资人非要他们在PPT里加上Web3.0标签,结果估值瞬间翻倍。创始人私下跟我说,他们连区块链钱包都没部署,就是在猪耳朵上钉了NFC芯片,”反正那些投资人也不会真去猪圈考察”。
我特别反感那种把VC神化成”梦想孵化器”的论调。真实情况是,大多数基金的风控模型比澳门赌场的21点算牌系统还精密。他们投100个项目,早就预设好97个会死,赌的是剩下3个能覆盖所有成本——这种冷酷的数学期望,被包装成了”陪创业者成长”的温情故事。

但你说这行业完全虚伪?也不尽然。我至今记得2016年见某个老牌投资人,他把我那份漏洞百出的财务模型摊在桌上,用红笔圈出第17行:”毛利率算法错了,应该用加权平均,你这样融到钱也会死。”那一刻他眼里的较真,比后来给我TS时真实得多。
现在最让我担忧的是VC的饭圈化。某些投资人靠投出几个明星项目就开始打造个人IP,路演现场像爱豆签售会。有次我撞见某个知名合伙人让跟投的项目买他联名款球鞋冲销量,”反正你们也要做营销预算不是?”——这话比直接砍估值还让人脊背发凉。
或许VC最吊诡的悖论在于:它用高度理性化的资本手段,去追逐最非理性的创新爆发。就像在暴雨里放风筝,既要计算风速湿度,又要期待那道劈中风筝的闪电。所以下次再有人问我VC的本质,我大概会晃着酒杯说:”这是场用Excel表格计算的浪漫主义冒险。”
不过话说回来,要是现在那个防盗哥再来问我,我可能会建议他先把衣服标签摘了——毕竟真正的创业者,早就在A轮前把形象管理外包给PR公司了。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1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