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深夜,老张突然给我发了条微信:”兄弟,你说九方智投那29800的课值不值?我媳妇非说能学炒股财务自由…” 后面跟着三个裂开的emoji。我盯着屏幕愣了半天——这已经是今年第三个问我类似问题的朋友了。
一、定价玄学:知识付费的”茅台效应”

29800这个数字很有意思。它恰好卡在普通人月薪的3-5倍区间,贵到需要咬牙跺脚,又不至于完全掏不出来。我在陆家嘴某券商的朋友戏称这叫”焦虑定价法”:”就像医美机构永远推荐你办刚好超出预算的套餐”。
更吊诡的是,这类课程往往把价格本身当作卖点。某位学员在贴吧的发言很典型:”刚开始觉得贵,后来想通了——便宜课程教得出真东西吗?” 这种逆向合理化,让我想起奢侈品行业的凡勃伦效应。
二、”成功学”的算法变种
听过他们某节公开课,主持人反复强调”系统化知识体系”。但当我翻完三本配套教材,发现核心内容不过是将MACD指标、波浪理论这些公开资料,裹上”机构专用””主力思维”的糖衣。某页PPT甚至直接引用了2015年某券商研报的图表——连水印都没去干净。
最耐人寻味的是他们的案例教学。讲师展示的”学员实盘记录”,清一色是2020年白酒股行情截图。这就像拿着彩票中奖案例教人赌博,却绝口不提同期更多人的爆仓故事。
三、金融教育的”健身房悖律”
我跟踪过某知识星球里12个购买者的后续。除1个私募从业者外,其余11人中:3人学完第一节就再没登录,5人坚持到第三个月停止更新,最后3位”活跃用户”的实盘收益,跑输同期沪深300指数至少15个百分点。
这让我想起健身房的商业模式——赌的就是大多数人不会坚持。但健身卡亏的只是会员费,金融教育赌上的可能是身家性命。某位学员的吐槽很扎心:”现在才明白,他们教的不是怎么赚钱,是怎么相信自己能赚钱。”
四、监管灰色地带的”猫鼠游戏”
查过公开资料,九方智投确实有投顾资质。但细看服务协议会发现,所有操作建议都标注着”仅供参考”。去年某次直播中,讲师脱口而出的”明天XX股必涨”,后来被网友发现该股前十大股东里有培训机构的关联方。
更值得玩味的是他们的退费机制。合同里写着”三天无理由”,但实际操作中要完成包括每天打卡、作业提交等7项条件。某投诉平台上,有位女士的退费申请因为”第6天作业晚交2分钟”被拒。
五、韭菜的自我修养
我见过最魔幻的案例,是某学员抵押车子交学费后,在培训班群里晒贷款合同:”这次破釜沉舟了!”底下齐刷刷的”恭喜觉悟”。这种集体亢奋,像极了传销组织的”洗脑现场”。
说到底,29800买的不真是炒股技巧,而是对阶层跃迁的幻想。就像我那位网贷买课的表弟说的:”万一呢?万一这就是改变命运的机会呢?” 这话听着心酸——什么时候开始,改变命运要靠”万一”了?
(写完这篇文章时,老张又发来消息:”还是报了,媳妇说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我看了看窗外阴沉的天空,突然想起股灾那年天台上的排队传闻。)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13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