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深夜,我的微信突然弹出一条消息。发小阿强发来一张截图——某炒股群里的”老师”正在推荐一支”即将暴涨”的股票,落款赫然是”湖南爱赢证券分析师”。我盯着那个带着金色V标的头像看了三秒,突然想起三年前在陆家嘴咖啡厅听到的一句话:”当理财顾问开始用保时捷当头像时,你就该捂紧钱包了。”
一、那些年,我们交过的”智商税”

我有个不太光彩的习惯——喜欢收集各类投资骗局的宣传话术。从”区块链养猪”到”元宇宙炒房”,这些套路就像街边”最后三天清仓”的招牌,换汤不换药。但爱赢证券的玩法确实让我眼前一亮:他们居然把《孙子兵法》和K线图结合起来开直播课。上周三那场”围师必阙战法”讲座,观看人数突破2万——要知道,真正的证券分析师讲财报时,弹幕里飘过的可都是”快睡着”的表情包。
这让我想起去年在长沙五一广场遇到的事。某个西装革履的”理财经理”在地铁口送印着爱赢LOGO的纸巾包,声称扫码就送”涨停股名单”。当我问他公司注册地在哪时,对方突然切换成塑普:”老师,我们重点要看收益率咯。”
二、监管文件里的”文字游戏”
抱着职业病心态,我翻遍了湖南证监局的公开文件。有趣的是,在2022年三季度机构检查通报里,爱赢证券的违规事项列了整整八条,但措辞非常”艺术化”——”适当性管理执行不到位”、”留痕管理有待加强”。这些官方用语翻译成人话就是:他们可能把70岁大爷包装成了”激进型投资者”。
更耐人寻味的是其官网披露的注册资本。明晃晃写着”实缴5亿元”,但点开详情页的小字注释:”含无形资产评估价值”。这手法像极了某些P2P平台当年把老板的劳力士手表都算进平台资产的操作。我不禁怀疑,他们办公电脑里是不是都装着两套系统?一套给客户看炫酷的3D数据可视化,另一套运行着最原始的Excel对账单。
三、当”老师”开始教你”财富自由”
最近他们主推的”私募孵化计划”堪称当代行为艺术。只需30万本金,”老师”就能带你参与”机构专用通道”。这个说辞让我想起2015年股灾前,某配资平台打的广告:”让你享受国家队同等待遇”。结果呢?那些”专用通道”最后都通向了天台。
最魔幻的是他们的客户案例展示。有位”退休教师张阿姨”的收益曲线,完美复刻了比特币2017年的走势。但细看签约日期——2022年3月。那个时间点,上证指数还在3000点挣扎。这种”神话”要么是PS高手的杰作,要么张阿姨该去华尔街当对冲基金经理。
四、我们究竟在害怕什么?
某种程度上,这类机构能存活,恰恰击中了中国投资者的认知悖论:我们既渴望”暴富神话”,又对金融常识充满抗拒。就像明知”免费荐股”可能是陷阱,但看到群里晒出的玛莎拉蒂方向盘照片时,手指还是会诚实地点击”申请入群”。
但话说回来,在银行存款利率破2%的今天,当正规金融机构还在用”长期价值投资”的说辞应付客户时,爱赢们用简单粗暴的”一周20%”反而显得更”真诚”。这或许才是最讽刺的地方——骗子比专业人士更懂用户心理。
(此刻我的微信又亮了,阿强发来最新消息:”老师说要带我们做空美股!”配图是某个穿着GUCCI衬衫的年轻人站在游艇上的照片。我默默回复:”问他敢不敢晒FINRA牌照编号。”)
毕竟在这个时代,分辨骗局有个最简单的标准:当对方开始用”财富自由”这个词时,你离财务风险就不远了。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