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背后的焦虑:当市场狂欢时我在想什么》
今早打开彭博终端时,那股熟悉的咖啡因眩晕感又来了——道指昨夜又涨了1.2%,纳斯达克像嗑了药的赛马般狂奔。我的分析师同事在Slack群里发香槟表情,而我盯着屏幕上跳动的绿字,突然想起去年在苏黎世机场免税店遇到的怪事。
当时有个穿着皱巴巴西装的男人,一边盯着手机上的股指期货,一边把货架上的瑞士巧克力捏得粉碎。”They’re feeding us sugar-coated bullets,”(他们正在给我们喂糖衣子弹)他嘟囔着把破碎的巧克力塞进公文包。现在想来,这简直是当代资本市场的绝妙隐喻——所有人都在狂欢咀嚼甜蜜,却没人注意包装纸里裹着的可能是铅弹。
说真的,你们不觉得最近这波行情有点太…工整了吗?就像AI生成的色情片,每个曲线都完美得不自然。美联储稍微眨个眼,算法交易就能给你演出莎士比亚全集。我上个月试着用三岁侄子的磁力片拼了个投资模型——红色积木代表通胀数据,蓝色是就业率,结果预测准确率居然比我们年薪百万的首席策略师还高两个百分点。
最让我后背发凉的是所谓的”避险资产”集体叛变。黄金和比特币这两个死对头居然开始同涨同跌,简直像看到麦当劳叔叔和肯德基上校手拉手跳探戈。这市场是不是已经被训练得太好了?连恐慌都 panic by the book(按教科书来恐慌)。

记得2008年时我导师说过:”市场真正危险的时候,是连擦鞋童都能用希腊国债收益率曲线给你讲笑话的时候。”现在恐怕更糟——擦鞋童都改行去搞NFT了,留下群连笑话都听不懂的AI在互相交易。上周亲眼见到个对冲基金的新系统,取名叫”狄俄尼索斯”,据说能在酩酊大醉的状态下做出比清醒人类更精准的决策。
或许我们该承认,资本市场早就变成了大型增强现实游戏。那些K线图根本是集体幻觉的心电图,而每个人都在给自己注射数字致幻剂。昨天我邻居——个教幼儿园的老太太——突然认真问我该不该加仓稀土股,因为她TikTok上关注的美妆博主开始讲供应链安全了。
说回今天的行情,欧洲斯托克600指数那0.8%的涨幅看着挺健康是吧?但我注意到个诡异细节:法国CAC40指数里,成交量最大的十只股票有七只是被同一个算法集群交易的。这感觉就像去看交响乐团演出,发现所有乐手都被同一根提线操纵着。
有时候我真怀念上世纪那种粗糙的真实感,至少那时候的泡沫破灭时,能听见人尖叫而不是服务器宕机的声音。现在就算崩盘恐怕都充满赛博朋克的美学——闪几下蓝屏,跳个”404 Market Not Found”,然后推特趋势上出现金融崩溃挑战tag。
(写完这段我得去吞个胃药,每次思考这些就会生理性胃酸过剩。或许我的消化系统比大脑更懂什么是真正的风险预警。)
所以下次看到股指飘绿时,建议各位试试我的方法:关掉屏幕,去便利店买根最便宜的冰棍,感受糖精在舌尖融化的廉价甜味——这可比资产负债表真实多了。毕竟谁知道呢,可能明天醒来就会发现,我们所有人不过是在某个金融系学生的毕业论文模拟器里罢了。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1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