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第一财经今日股市》?说真的,每次看到这个栏目名,我都有种恍惚感——仿佛自己正端着一杯凉了一半的速溶咖啡,挤在早高峰的地铁里,盯着手机屏幕上跳动的红绿数字,盘算着今天能不能少亏一点。
你们知道的,我混这个市场少说也有七八年了。最早跟着一位穿麻布衬衫的老股民学看K线,他总说“炒股如种田,急不得”。可现在呢?种田的人改玩无人机喷洒农药,股民们则抱着量化模型和高频交易脚本,恨不得把每一秒的波动都榨出汁来。有时候我觉得,我们不是在投资,而是在参加一场没有终点的数字赛跑。
今天早上开盘前,我照例刷了刷新闻——某新能源巨头宣布电池技术突破,某地产公司债务重组获进展,还有某某专家信誓旦旦说“牛市起点已至”。说真的,这些消息像极了便利店货架上每天更换的饭团包装,馅料还是那个馅料,只是标签更鲜艳了。而我,偏偏是个对过期标签格外敏感的人。
记得去年冬天,我在陆家嘴天桥碰到一位卖烤红薯的大爷。零下三度的寒风里,他裹着军大衣嘟囔:“你们这些穿西装盯屏幕的,还不如我炉子里这些红薯实在——至少烤熟了就能变现。”当时我笑得差点把咖啡洒在羊绒围巾上,可现在越想越觉得,大爷这话里有种残忍的智慧。
今天的盘面?呵,又是熟悉的剧本。新能源借着利好高开,撑了半小时就开始泄气,消费板块像极了被临时拉上台的替补演员——词都没背熟。最讽刺的是,那只我持有了三年、期间做过四次T还亏着17%的医药股,居然因为一则“董事长女儿考上常春藤”的八卦消息涨了3.8%。这市场什么时候开始用升学喜报代替财报了?

我认识的一个私募朋友,去年把量化模型喂了五年舆情数据,结果发现最能预测股价波动的因子居然是微博热搜里明星离婚的讨论热度。他苦笑着跟我说:“现在写周报都得先刷一遍娱乐版块。”你看,这就是我们的市场——有时候你觉得在玩德州扑克,其实桌底下大家都在抽鬼牌。
收盘前最后半小时,某个沉寂已久的芯片股突然直线拉升。交易群里瞬间炸出几十条“有内幕?”的猜测,直到有人幽幽地发了一句:“别猜了,是老板的小舅子昨天在朋友圈晒了婚戒,女方家里是某国资背景的产业基金。”众人沉默了三分钟,然后纷纷开始搜索“如何优雅地给老板亲戚点赞”。
说真的,我越来越觉得股市像个巨大的行为艺术现场。K线图是画布,资金是颜料,而我们这些散户,大概是那些举着手机拍照还试图解读“艺术内涵”的观众。有时候你觉得自己参透了某种规律,其实只是策展人临时调整了射灯角度。
所以别问我明天是涨是跌——我要能算准这个,早去外滩买江景房了。倒是想建议各位:看盘前先泡杯浓茶,盘中少刷群消息,收盘后记得站起来扭扭腰。毕竟数字会骗人,但你的腰椎不会。
对了,最后说个冷知识:东方第一财经大楼底下那家生煎店,韭菜馅的比鲜肉馅的每天多卖两百个。要我说,这才是最真实的经济晴雨表。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