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韭菜开始写诗:今天的大盘与我的精神内耗
收盘钟声敲响的时候,我正盯着屏幕上那条蜿蜒的曲线发呆。上证指数像个醉汉似的,在3100点附近跌跌撞撞,最终留下一个说不上是绝望还是希望的十字星。说真的,这种行情总让我想起去年在陆家嘴咖啡厅听到的对话——某个穿着定制西装的老兄信誓旦旦地说:”现在正是布局良机”,结果他口中的”良机”让我的账户瘦了整整三成。
今天的盘面特别有意思。早盘消费股突然支棱起来,白酒板块涨得像是提前过了双十一,但仔细一看成交量——好家伙,比我家周末的洗碗池还要干涩。这种无量反弹总让我脊背发凉,像极了去年八月那次骗炮行情。你说机构们在想什么?或许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只是习惯性在季度末做个漂亮点的净值曲线罢了。
最讽刺的是创业板。上午还在ICU抢救,下午就蹦迪到了KTV,半导体和新能源这两个难兄难弟玩起了跷跷板游戏。我盯着宁德时代那个深V走势,突然想起上个月参加策略会时,某个首席分析师信誓旦旦地说”产业链出清接近尾声”。现在回头看,这话说得就跟天气预报说”降水概率50%”一样玄学——说了等于没说,但总有人当真。
说个扎心的事实:我们总以为自己在做价值投资,其实八成是在玩看图说话的心理游戏。就像今天午后那波拉升,明面上说是”外资回流”,可我盯着北向资金数据看了半天——那点流入量还不够塞牙缝的。更可能的是某个量化策略触发了止损线,程序单带起的一阵涟漪,却被媒体包装成”聪明资金抄底”的叙事。

我突然想起去年在虹桥火车站遇到的私募经理老张。当时他咬着星巴克吸管说:”现在市场最大的矛盾是,所有人都想跑得比货币政策快,但最后发现大家都在同一个跑步机上。”这话今天突然特别应景——央行明明在放水,但水面上的船却越来越沉,你说魔幻不魔幻?
收盘后我刷到个段子:现在炒A股就像在雾霾天放风筝,你既看不清风向,也摸不准高度,唯一能确定的是手里那根线随时可能断。笑着笑着突然有点心酸,这大概就是当代股民的集体写照——在算法收割和情绪漩涡之间,努力保持理智的溺水者。
或许我们该承认,在T+1和涨跌停制度构建的游乐场里,所谓的技术分析有时候更像是一种心理按摩。就像今天尾盘那个突兀的抢筹,明天说不定就会变成集合竞价的抛压。在这个场子里呆久了,你会发现最宝贵的不是擒牛术,而是知道什么时候该离开牌桌的清醒。
(看着账户里绿油油的持仓,突然想起昨天忘浇水的仙人掌——原来有些东西,旱着旱着也就习惯了)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