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给蔚来“输血”?一场资本与理想的豪赌
去年冬天,我在上海安亭试驾ET7时,销售小哥一边展示3.8秒破百的加速性能,一边神秘兮兮地压低声音:”您知道吗?我们最近又拿到中东土豪的注资了。”他眼神里闪烁着某种混合着自豪与不确定的光——这种微妙的表情,我在三年前蔚来股价跌至1.9美元时,在另一个销售脸上也见过。
资本的”过山车体验”
如果非要给蔚来找个”金主爸爸”,很多人会搬出腾讯、百度、高瓴这些标准答案。但真正有趣的不是谁投了钱,而是这些资本背后截然不同的投资哲学。早期投资人带着互联网式的狂热,相信能用补贴和用户运营”烧”出第二个特斯拉;而2023年中东主权基金的入场,更像在新能源牌桌上押注地缘政治筹码——他们买的不是车,是中国的智能制造能力出口许可证。
我认识的一位投行朋友曾调侃:”投资蔚来就像参加一场俄罗斯轮盘赌,只不过装子弹的是李斌的PPT。”这话虽毒舌却点出本质:当合肥政府2020年带着70亿救命钱入场时,赌的早已不是单车毛利率,而是整个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生存权。

“信徒经济”的悖论
最让我着迷的不是资本层面的操作,而是蔚来构建的独特”投资生态”。那些自掏腰包给朋友推荐车型的忠实用户,何尝不是另一种投资人?他们投入的不是金钱而是社交信用,这种基于情感联结的众筹式支持,让蔚来在2021年最艰难时竟靠老用户推荐撑起半数销量。
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新款ES6降价却对老车主缺乏补偿时,我在车友群目睹过一场小型暴动——那位曾自费在上海环球港租广告位给蔚来庆生的车主,愤怒地晒出转投理想的订单。这种由爱生恨的戏剧性,暴露了情感资本的双刃剑特性。
全球牌桌上的筹码重组
就在上周,当我看到蔚来获得阿布扎比CYVN新一轮22亿美元战略投资时,突然想起在慕尼黑车展的见闻:中东采购商围着蔚来换电站拍摄的专注神情,像极了当年德国工程师拆解日本发动机时的模样。此刻的资本流动早已超越财务投资范畴,更像是在新能源时代争夺技术标准制定权的军备竞赛。
有个细节很值得玩味:新投资协议中特别强调”联合开发阿联酋自动驾驶技术”。这暗示着资本方要的不再是简单财务回报,而是要把中国验证过的换电模式+智能驾驶方案,作为石油帝国的转型基础设施。当沙漠中的酋长们开始为电动化买单,这场投资游戏已经升级为文明迭代的期货交易。
或许有一天,当我们在迪拜机场看到印着阿拉伯文的NIO House时,会突然意识到:当年被嘲为”最烧钱造车项目”的蔚来,早已在资本的裹挟下变成了更庞大的存在——它既是资本的作品,也正在成为资本本身。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1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