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哪一项没有必要写入创业计划书,一起来看看吧!

创业计划书里最不该写的东西,我花了50万才明白

去年夏天,我和几个朋友挤在一间小办公室里,对着电脑屏幕反复修改我们的创业计划书。那时候,我们以为只要把所有能想到的东西都塞进去——市场分析、财务预测、团队介绍、技术细节——投资人就会眼前一亮,爽快地掏钱。

结果呢?第一个投资人翻到第三页就皱起了眉头,第二个直接问:“你们到底想解决什么问题?”第三个更狠,看完后笑了笑说:“你们是不是觉得,写得越厚,拿钱的机会越大?”

后来,我们真的拿到了投资,但代价是烧掉了50万去试错、调整、砍掉那些根本没人关心的内容。现在回过头看,创业计划书里最不该写的东西,恰恰是很多人拼命往里塞的——“完美无缺的未来预测”。

为什么“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的财务预测是废话?

下列哪一项没有必要写入创业计划书

很多创业者(包括当时的我)喜欢在计划书里放上未来五年的营收预测,精确到月,甚至到天。比如:“第三年Q2,我们的净利润将达到287.6万元。”

看起来很专业,对吧?但投资人看到这种数字,只会想:“这哥们是不是把Excel当算命软件用了?”

现实是,创业的前三年,市场、用户、竞争环境都在剧烈变化。你今天预测的“287.6万”,可能因为一个新政策的出台、一个竞品的突然崛起,或者一次供应链危机,直接变成零。投资人真正关心的不是你的数字有多精确,而是:

1. 你的逻辑是否自洽?(为什么你认为市场会接受你的产品?)

2. 你的假设是否合理?(如果市场不按你的预期走,你有Plan B吗?)

3. 你的团队是否有调整能力?(当现实打脸时,你们是会固执己见,还是快速迭代?)

与其花三天调格式、算数字,不如多写几行:“我们预计第一年营收在X-Y区间,具体取决于市场接受度。如果低于X,我们会采取A策略;如果高于Y,我们会加速B方向的投入。”

模糊的正确,好过精确的错误。

“我们的团队没有任何短板”——这句话本身就是短板

另一个常见的坑,是创业者喜欢在团队介绍里堆砌华丽的履历:“CTO是斯坦福博士,CMO曾在谷歌任职,CEO连续创业三次……”然后结尾加一句:“我们的团队覆盖所有关键职能,没有任何短板。”

拜托,投资人又不是傻子。

首先,没有任何团队是完美的。如果你硬要说自己“毫无弱点”,要么你在骗人,要么你对自己的认知有严重偏差。其次,投资人更想看到的是:

– 你们如何弥补短板?(比如:“目前缺乏供应链专家,但我们已与某行业顾问达成合作意向。”)

– 团队成员之间的化学反应如何?(比起光鲜的简历,投资人更怕团队内斗。)

– 你们是否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承认无知比假装全能更让人放心。)

我曾经见过一个团队,他们在计划书里写:“我们的技术很强,但销售是弱项,所以我们已经联系了某渠道合作伙伴。”结果投资人反而更愿意聊,因为他们展现了对现实的清醒认知。

“绝对没有竞争对手”——这句话会让你看起来像个外行

有些创业者为了突出自己的独特性,会在计划书里写:“我们是市场上唯一做这个的,完全没有竞争对手。”

这种话一出口,投资人基本会在心里给你贴个标签:“天真。”

除非你发明了时间旅行或者永动机,否则你的业务大概率有人在做,或者即将有人做。更好的写法是:

1. 列出已知的竞争对手,并解释你的差异化。

2. 如果真没直接竞品,说明替代方案是什么。(比如:“目前用户用Excel手动处理数据,我们是第一个自动化工具。”)

3. 预测未来可能的竞争,并展示你的壁垒。(技术专利?先发优势?网络效应?)

商业世界没有真空地带,假装竞争不存在,只会让投资人觉得你缺乏基本的市场洞察。

写在最后:计划书不是许愿池,而是生存手册

创业计划书的本质,不是让投资人相信你的梦想有多美好,而是让他们相信:即使事情不如预期,你也能活下来,并且找到新的机会。

所以,砍掉那些华而不实的精确预测、完美团队的包装、对竞争的忽视。多写点“如果……那么……”的逻辑推演,多展示你对风险的认知和应对策略。

毕竟,投资人投的不是你的PPT,而是你这个人——尤其是你在不确定性中保持清醒的能力。

(P.S. 后来我们的项目活了,但不是因为计划书写得好,而是因为我们砍掉了计划书里90%的废话,专注于解决一个真实的问题。有时候,少即是多。)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0949/

(0)
林凤百科林凤百科
上一篇 2天前
下一篇 2天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