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和老王喝酒,这位二十年股龄的老韭菜突然盯着手机屏幕喃喃自语:”又跌了,这东方精选到底行不行啊?”我凑过去一看,净值曲线像极了我们这代人的心电图——起起伏伏中带着几分力不从心。
说实话,我对净值的数字游戏早就麻木了。真正让我后背发凉的是另一个发现:去年这个时候,小区楼下理发店的Tony老师都在推荐东方精选。当理发师开始和你讨论夏普比率的时候,你就该知道某些东西已经变味了。这让我想起2015年那波牛市,连卖煎饼的大妈都在讨论杠杆配资——历史的讽刺总是来得这么猝不及防。
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大多数人查看基金净值的频率,可能比查看自己体检报告的频率还要高。我们执着于每个交易日的净值波动,却忽略了一个残酷的事实:短期净值充其量只是个情绪指示器,根本反映不出基金经理在暗流涌动的市场中做的那些艰难抉择。
我认识的一位私募朋友说过句大实话:”净值就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季报披露前做个市值管理,年末冲刺时调仓冲排名,这些行业内心照不宣的操作,让净值这个数字变得像化了浓妆的演员——你知道ta本来不长这样,但又说不清真实模样。

最近有个反直觉的发现:那些净值波动最平稳的基金,反而可能是最危险的。就像平静海面下的暗流,过于完美的平滑曲线背后,往往藏着风险溢价被过度压缩的陷阱。这行当里最可怕的不是净值大跌,而是用低波动性伪装出来的温水煮青蛙。
说到东方精选的具体操作,我倒觉得他们最近调仓医药股的动作很值得玩味。在集采政策把整个板块按在地上摩擦的时候逆势加仓,这种操作要么是疯了,要么是看到了别人没看到的东西。说实话,这种带着倔强的投资风格,反倒比那些整天追着热点跑的”净值美容师”更让人安心。

有时候我在想,我们是不是把太多注意力放在了错误的数字上。比起每日净值,或许更该关注的是:基金经理有没有坚持自己的投资哲学?投研团队是不是还在认真跑上市公司?这些决定长期回报的关键要素,反而被淹没在净值波动的噪音里。
记得去年参加某个投资论坛,有个年轻人问:”到底该怎么选基金?”台上那位白发苍苍的老基金经理笑了笑:”忘记净值吧,先去搞清楚他们最近三年买过的最失败的股票是什么,以及从中学到了什么。”
或许我们真正该警惕的,不是某天净值的回撤,而是当整个行业都开始用短视频直播带货的方式卖基金时,投资这件事正在发生的异化。当基金经理需要成为网红才能维持规模,当净值波动要靠段子手来安抚投资者——这些比净值下跌更值得深夜深思。
所以下次再看净值时,不妨多问自己一句:我们是真的在关心资产价值,还是在沉迷一场精心设计的数字游戏?答案可能比净值曲线更曲折。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