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的一个雨夜,我和一位私募基金经理在上海外滩的酒吧争论到凌晨。他晃着威士忌杯说:”真正的阿尔法不是算出来的,是血与泪砸出来的。”那时我刚把一半积蓄投入070017,听到这话时冰球在杯壁上撞出刺耳的声响。
如今再看嘉实量化阿尔法混合基金,总觉得它像极了当代婚恋市场——算法匹配看似完美,但真正决定幸福感的,往往是那些无法被量化的瞬间。这只基金最迷人的矛盾在于:用最冷酷的机器学习模型,追逐最人性化的超额收益。
当Python代码开始”情绪化”
传统的量化基金喜欢标榜自己”绝对理性”,但070017的魔鬼细节在于:它的因子库里藏着行为金融学的幽灵。我记得2021年春节前,模型突然大幅减仓白酒股,当时所有基本面指标都显示利好。后来才发现,算法捕捉到社交媒体上”年轻人反感酒桌文化”的声量环比暴涨237%——这根本不是传统金融数据,而是把社会情绪数字化了的危险游戏。
有次和他们的工程师聊天,对方脱口而出:”我们训练模型时,会喂给它王兴的饭否碎片和B站弹幕情绪指数。”这话让我后背发凉——当投资决策开始参考二次元群体的集体潜意识,这到底是进化还是魔幻现实主义?
超额收益的”人性税”

必须承认这只基金有种诡异的”人格分裂”。2022年三季度它突然重仓某光伏企业,当时该股正被机构集体抛售。后来季报显示,算法捕捉到个诡异信号:该企业CTO连续三个月在知网下载钙钛矿论文的频率是同行4倍。结果次年钙钛矿技术突破,股价翻倍。
但这种聪明背后藏着毛刺。去年三月模型误判了”东北旅游爆火”对消费股的拉动效应,导致阶段性跑输基准——算法终究算不透人类突然的浪漫主义冲动。就像你永远无法用数据预测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雪会让多少人冲动购买滑雪板,又让多少人因为航班取消而退掉海南酒店。
在数字巴别塔上跳舞
我最担忧的是量化的同质化诅咒。现在全市场80%的量化基金都在用相似的AI框架,当所有人用同样的模型掘金,阿尔法就会退化成贝塔。嘉实这支基金最近开始玩行为艺术:故意在模型里加入10%的随机性因子,美其名曰”保持生态多样性”。
这让我想起侯孝贤的电影刺客聂隐娘——顶尖的杀戮技术最后要刻意留破绽。或许真正的风控不是完美预测,而是保持对不可预测性的敬畏。就像他们的基金经理某次私下说的:”我们现在定期给模型喂卡夫卡的小说,防止它变得太像华尔街的优等生。”
—
深夜查看基金净值时,我常觉得不是在审视投资组合,而是在观察某个数字生命的成长轨迹。那些跳动的收益率曲线里,藏着机器学习对人类贪婪与恐惧的模仿游戏。而070017最讽刺的隐喻或许是:我们试图用算法超越人性,最终得到的却是机器对人类缺陷的最高级复刻。
或许某天,当这个模型终于学会在暴跌时假装恐慌性抛售,又在反弹时表演追涨的冲动,它才真正触摸到了阿尔法的本质——那些藏在K线背后的,永远无法被完全量化的,人类集体的疯狂与清醒。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06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