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的钱被”套牢”,客服电话真的能成为救命稻草吗?
我有个朋友老张,去年被某个炒股软件的服务费坑了一把——就是那个叫”利多星”的平台。他交了八千多,结果推荐的股票跟掷骰子差不多,涨跌全凭运气。最气人的是,当他发现不对劲想退费时,客服的回应比A股的熊市还让人心寒。
这让我想起一个有趣的悖论:越是声称能帮你赚钱的服务,往往越擅长从你口袋里掏钱。

1. “可以退”和”真能退”之间的文字游戏
我特意去翻了翻利多星的服务协议——那玩意儿写得跟天书似的,但核心思想就一个:”理论上可以退,实际上很难退”。比如,他们会设置一堆门槛:
– “7天内未使用服务可申请”(但开户那一刻就算”使用”了)
– “需提供未跟单证明”(你猜他们会不会主动帮你记录?)
– “扣除20%手续费”(还没赚钱先亏一笔)
更绝的是客服话术。打过他们电话的人都知道,对方永远彬彬有礼地重复:”已记录您的问题,会有专员联系”。这个”专员”就像薛定谔的猫,你永远不知道他是否存在。
2. 为什么客服像一堵棉花墙?
这背后其实是个精妙的商业设计。我认识一个做过电销的朋友透露过内幕:这类公司的客服KPI根本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消耗用户耐心。
他们会训练客服:
– 用专业术语制造认知壁垒(”您的诉求不符合F类条款第3项”)
– 用流程拖延时间(”需要3-5个工作日核实”)
– 用情感绑架(”老师也很辛苦为您服务了”)
最讽刺的是,当你威胁要投诉时,他们反而可能松口——因为投诉率才是真正考核指标。这就像在菜市场砍价,你得先掀摊子才能让老板掏出底价。
3. 比打电话更有效的野路子
老张最后是怎么要回钱的?他做了三件事:
1. 在证监会官网查到他们牌照号(发现是挂靠的)
2. 整理所有通话录音(重点截取”保证收益”的片段)
3. 在投诉信里写:”已同步邮寄材料至北京西城区金融大街19号”(证监会地址)
结果第二天就收到全额退款。你看,有时候要装成懂法的流氓,才能对付合法的流氓。
4. 一个更扎心的真相
现在各种”炒股神器”的收费套路,本质上和算命先生没区别:
– 涨了就是”老师实力强”
– 跌了就是”市场有风险”
– 你要退钱?那得先承认是自己操作失误
我特别认同某位私募大佬说过的话:”如果真能稳定赚钱,他们早闷声发大财了,何必收你那点服务费?”
所以啊,下次再看到”智能选股””涨停预报”之类的广告,不妨想想:
– 你是在为知识付费?
– 还是在为焦虑买单?
(后记:老张现在改买指数基金了,他说终于明白一个道理——与其交钱让别人试错,不如自己慢慢变富)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0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