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银行系PE开始“不务正业”
上周和做VC的老王喝酒,他突然拍着桌子说:”现在最可怕的不是市场冷,是建信这种国家队玩家开始抢我们饭碗了!”杯里的精酿啤酒沫溅出来,像极了他此刻焦躁的情绪。
我理解他的崩溃。五年前我们还在调侃银行系PE是”戴着镣铐跳舞的巨象”——规模惊人但动作笨重,投的都是些稳赚不赔的基建、能源项目。谁能想到现在他们居然开始抢投半导体和生物医药?上周建信领投某AI制药企业的消息,让整个创投圈半夜三点还在微信群开会。
有意思的是,这种转变背后藏着某种中国式悖论。表面上银行系PE在学市场化机构的打法,但骨子里还是风险厌恶型选手。我认识的一位建信投资经理私下吐槽:”我们内部过会时,技术团队说得天花乱坠不如客户合同上的一个公章。”这让我想起去年在某新能源项目尽调时,他们团队带着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人连夜核验客户回款记录,那种较真劲儿简直像在给亲儿子验DNA。
但恰恰是这种”保守的激进”让人玩味。当市场化基金被DPI逼得疯狂追逐风口时,银行系PE反而因为资金周期长获得了错位竞争优势。他们敢用三年时间等一个晶圆厂爬坡,敢陪医疗设备企业啃FDA认证的硬骨头——这种耐心在当下急功近利的创投圈里,反而成了最奢侈的筹码。

不过最让我警惕的是他们的生态玩法。建信最近在半导体领域的布局根本不是在投单个项目,而是在编织一张从材料、设备到设计全链条的网。某个被投企业的创始人告诉我,建信居然牵头组织了十二家被投企业搞供应链闭门会,这种操作根本不是财务投资人的逻辑,倒像是产业资本在布棋局。
某种程度上,银行系PE正在重新定义”国家队”的涵义。他们既不像传统国企那样完全忽视回报,又比市场化机构多带了几分战略定力。这种 hybrids(混合体)的特质,让其在资本寒冬里反而显露出特殊的适应性。
老王最后喝醉时嘟囔:”以后咱们这些民间基金,怕是只能捡人家产业链的边角料了。”虽然说得悲观,但未必没有道理。当手握万亿资金的国家队开始弯腰捡钢镚,这个市场的游戏规则,恐怕真要换个写法了。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04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