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老张给我发来微信:“快帮我看看002021今天净值多少?我手机银行死活登不上去。”后面跟着三个焦急的表情包。我哑然失笑——这位去年还信誓旦旦说“只买定期存款”的老会计,如今倒成了每天追着净值跑的基民。
说真的,现在谁还单纯查净值啊?各大平台早就能设置自动推送了。但老张们偏要亲手点开那个闪烁的数字,仿佛在进行某种神秘仪式。这让我想起去年在陆家嘴咖啡节遇到的私募经理说的:“净值查询频率与投资收益成反比——越是频繁查看的人,越容易在情绪驱动下做出错误决策。”
仔细想想,002021这类科技主题基金净值的波动,某种程度上成了投资者情绪的晴雨表。上周三净值跳水时,论坛里突然冒出一堆“内部消息说监管要整顿”;结果周五净值回升,又有人信誓旦旦说“国家要加大科技投入”。最讽刺的是,这些言论往往出自同一批人。
我偏爱把净值曲线拉长到三年来看——那些每日的起伏顿时变成了微不足道的毛刺。就像站在外滩看黄浦江,你不会在意某个浪花是高了五厘米还是低了五厘米。但人性偏偏执着于即时反馈,基金经理季度报告里几十页的深度分析,往往不如当天净值涨跌那0.5%更能牵动人心。

或许我们应该重新定义“查询”这个动作。与其说是了解资产变动,不如说是寻找心理锚点——净值涨了,给自己继续持有的勇气;净值跌了,找同类抱团取暖。有个做行为金融学的朋友甚至说,现在某些APP把净值查询界面做得像老虎机,下拉刷新时跳动的数字刻意营造着刺激感。
令人沮丧的是,这种即时满足正在摧毁真正的投资智慧。我见过太多人把科技基金当成股票炒,净值更新频率比心跳还快。反倒是小区门口修表的老先生,三年前买了002021后就再没查过净值:“当初看好的是国家发展半导体的大方向,哪天这个方向变了再说。”

所以下次帮老张查净值时,我打算把手机屏幕倒过来给他看。重要的从来不是那个数字本身,而是我们为何会被这个数字牵动情绪。在这个被实时数据裹挟的时代,或许真正的投资智慧,在于学会选择什么时候不看净值。
(突然想起明天又要公布最新净值了,要不…还是先偷偷查一下?)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0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