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朋友老张,去年在某个炒股群里被一个自称”万隆证券首席分析师”的人加了好友。对方朋友圈全是豪车、高端酒局和”学员”的盈利截图,配文一律是”跟上布局,下周建仓!”老张半信半疑交了6888元的”季度会员费”,结果三个月后,对方推荐的股票不是阴跌就是暴雷,最后连群都解散了。
这故事是不是听着特别眼熟?但有意思的是,当我劝老张去投诉时,他反而支支吾吾:”说不定是我自己操作失误呢?人家老师昨天还发了个涨停板截图…”你看,这就是这类骗局最毒的地方——它不光骗钱,还给人植入一种”自责心态”,让你觉得亏损全是自己的问题。

一、为什么”专业指导”的剧本永远有效?
这些所谓的证券咨询机构(很多连正规牌照都没有)深谙人性弱点。他们从不像街头骗子那样直接要钱,而是先打造一套精密的人设:
– “晒盈利”的视觉暴力:P图软件改个数字,再配上”学员感恩”的聊天记录(其实全是托儿),这种简单粗暴的展示比任何话术都有说服力。人脑对图像信息的信任度天然高于文字——这让我想起菜市场小贩总爱把最水灵的草莓摆在最上面。
– “知识付费”的话术包装:他们把荐股服务包装成”财富课程”,收费名目从”信息费”到”圈子入场券”层出不穷。我曾见过一个骗局甚至搞出”阶梯式付费”:基础版教你看K线,VIP版才给代码——本质上和游戏氪金买装备一个逻辑,让你在沉没成本中越陷越深。
讽刺的是,真正靠炒股赚钱的人,要么闷声发大财,要么去搞私募收管理费了,谁会有空天天在微信群里喊单?这个道理就像真正的米其林厨师不会在路边摊教人炒菜。
二、比骗钱更可怕的是”赌徒思维养成”
有个细思极恐的细节:这些骗子推荐的股票往往真是近期热点。他们利用的是”幸存者偏差”——假如给1万人群发100只不同股票,总有几只会涨,然后把赚钱的那批人筛选出来继续骗。
这招最阴损之处在于,它会让受害者产生一种”这次没跟上,下次一定要早下手”的赌徒心理。我见过更极端的案例:有人被拉进”涨停板敢死队”群,群主每天早盘前推荐三只股票,只要有一只涨停,当天就在群里发红包庆祝,另外两只跌停的股票却绝口不提。一个月后,群主开始收”加速费”,声称能提前半小时给代码…
三、怎么识别披着马甲的收割机?
1. 警惕”反逻辑承诺”:如果有人说”我们的策略月收益稳定在15%”,请直接拉黑——巴菲特年化收益才20%,他凭什么?
2. 查证比听课重要:在中国证券业协会官网查机构资质,连备案都没有的”李鬼”公司,连被监管的资格都不具备。
3. 测试对方的反应:试着问”能否提供过去三年连续的交易记录”,真高手都明白长期业绩才是王道,只有骗子才会用”商业机密”搪塞。
最后说个黑色幽默:有次我伪装成小白加了个”炒股大师”,对方发来段语音说:”最近行情不好,但我们有内部渠道…”我回复:”可今天是周六休市啊?”结果秒被拉黑。你看,有时候拆穿骗局只需要一个常识。
(配图建议:手机聊天记录截图,关键信息打码但保留”老师带你翻倍”等典型话术;中国证券业协会查询页面示意图)
> “当一个人声称能预测市场时,要么他在说谎,要么他即将成为首富——但绝不会在微信群里收你888元的会员费。”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