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深夜刷B站,首页突然推给我一个西装革履的男士,背景是虚拟的摩天大楼,标题写着35岁财务自由,我只用了这三步。鬼使神差点进去,结果发现满屏的弹幕都在刷”财富密码来了”。
这让我想起去年在陆家嘴咖啡节遇到的年轻人。他挎着印有某财经MCN标志的帆布包,边排队买68元一杯的特调咖啡边和同伴说:”最近流量密码变了,得教人省钱才能火。”当时我差点被燕麦奶呛到——这群教人理财的,自己倒是很懂如何掏空你的钱包。
最讽刺的莫过于,当你把十个热门理财视频并排对比,会发现他们像约好似的都在说同样的车轱辘话:”复利是第八大奇迹”(但没人告诉你需要先有能产生复利的本金)、”要学会延迟满足”(然后视频中插播着年化6.8%的理财课程广告)。有个视频甚至把穷爸爸富爸爸里的观点重新包装成”颠覆性财商思维”,而这本书早在20年前就被我爸塞进我高中书包了。
我有个不太政治正确的观察:这些视频真正的目标受众,根本不是那些真正需要理财建议的月光族。你看弹幕里飘过的”已三连求保佑”,更像某种赛博时代的财神爷许愿池。大家消费的不是知识,而是”我正在变有钱”的心理安慰。就像我表弟,看完视频连夜买了聪明的投资者,结果书塑封都没拆,倒是把打游戏充值的花呗分期又续了半年。

真正让我后背发凉的是某个百万粉博主的直播录屏。他坦言早期内容都是把图书馆理财区前两排的书目目录念一遍,”后来发现加上’暴富”财务自由’这类关键词,播放量能翻三倍”。现在他团队月流水轻松过百万——看,这才是真实的理财教学成果展示。
或许我们该承认,理财本质上和减肥一样,是反人性的持久战。那些承诺”快速逆袭”的内容,本质上和卖减肥药的没有区别。上周我把关注列表里所有戴名表讲理财的博主都取关了,转而给小区门口修了二十年自行车的老师傅包了个红包——他靠着这个摊位供出两个大学生,还在浦东买了套两居室。这大概是我今年学过最实在的理财课。
(写完看了眼余额宝,默默把购物车里那套2999的财商课移除了。有些明悟,果然还是要靠贫穷来点醒。)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04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