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租赁业务员好累

融资租赁业务员,不只是西装革履的“金融民工”

上周五晚上十点半,我接到老张的电话。背景音是呼啸的风声和隐约的车流,他大概又蹲在某个郊区的物流园门口等客户签合同。“兄弟,这单要是成了,我请你喝酒——不过得下个月,这季度的KPI还差三十万。”他的声音沙哑,却透着一股奇怪的亢奋。我握着手机,突然想起三年前刚入行时带我的师傅说过的话:“干这行,要么疯,要么走。”

融资租赁业务员,听起来光鲜——西装革履,谈的都是几十上百万的生意,出入高端写字楼。但只有真正干过的人才知道,这份工作的累,是一种浸入骨髓的消耗。它不是996的体力透支,而是一种在利益、人情、风险之间反复撕扯的精神疲惫。

你以为在玩金融,其实在搞心理战

很多人觉得融资租赁就是个“放贷的”,但它的复杂性在于:你既要懂设备折旧率、利率核算、风险敞口,又要会看人脸色、揣摩心思、甚至帮客户圆谎。我见过最荒诞的一单生意:客户是个小工厂老板,想融资买新机床,但财务报表烂得像被水泡过的纸。为了过风控,我们俩蹲在车间角落,对着手机计算器硬是把月流水“做”高了20%。他递烟的手在抖,而我脑子里两个声音在打架——一个说“这是骗贷”,另一个说“不然这季度奖金没了”。

融资租赁业务员好累

最后单子成了,庆功宴上客户拍着我肩膀说“年轻人有前途”,我却盯着酒杯里晃动的倒影,觉得自己像个戴着领带的诈骗犯。这种道德摇摆感,教科书不会教,但每个资深业务员都经历过。你说这是欺诈?某种程度上是。但你说这是生存法则?好像也是。行业里有个黑色笑话:“我们的职业素养,一半用在算利率,一半用在编故事。”

喝酒喝出的业绩,吐掉的自尊

这个行业至今仍遵循着某种“酒桌经济学”。去年冬天,为了签下一个冷链物流客户,我在零下十五度的哈尔滨连喝三天。最后一天晚上,客户搂着我的脖子说:“小伙子实在,这单给你了!”然后我冲进洗手间吐得昏天黑地,镜子里的人眼眶发红,领带上沾着污渍,像条狼狈的野狗。但握着热乎乎的合同书时,竟然有种扭曲的成就感——你看,尊严这东西,有时候真能折算成绩效点数。

最讽刺的是,这种“自毁式营销”往往真能撬动僵局。公司培训时讲“专业价值”、“服务赋能”,但实战中,客户可能就因为“你多喝了两杯”而觉得你够意思。这种荒诞感时常让我怀疑:我们卖的到底是金融方案,还是自己的肝?

在风控和销售之间走钢丝

公司风控部门永远觉得销售太激进,销售永远觉得风控太死板。而我们业务员,就是那个被两头撕扯的中间人。有一次,我花了两个月跟进的教育机构项目被风控一票否决,理由是“校区租赁剩余期限不足5年”。客户指着鼻子骂我耍人,领导暗示“为什么早没发现这个问题”,那瞬间我真想把手里的咖啡泼向墙上那句“合作共赢”的标语。

更微妙的是,行业里盛行某种“风险共谋”——明知客户资质勉强,但为了冲量,业务员会刻意淡化风险点,风控也可能在业绩压力下睁只眼闭只眼。这种系统性摇摆,让每个人都活在一种“赌徒心态”里:赌经济上行能覆盖风险,赌客户不会暴雷,赌自己不会成为那个倒霉的背锅侠。

数字化时代,人反而更“工具化”

现在公司大力推AI审单、线上获客,说是要“解放业务员”。但事实是,系统算法把人的价值压扁成几个数据维度:转化率、逾期率、客单价。上个月我的企业微信被强制安装了行为追踪软件,连在客户楼下蹲守时刷了多久抖音都被计入“有效工作时间”。有天王经理特意找我谈话:“系统显示你上周有3小时42分钟未活跃,要注意效率啊。”那一刻我真想问他:难道我要一边陪客户喝酒一边给电脑鼠标挂个自动摇晃器?

技术本该让人更专业,但现在我们却活得像个被数据鞭子抽打的陀螺。最可怕的是,这种异化渐渐被内化成“自律”——晚上十点在工作群发周报的人会被表扬,拒绝带病见客户的反而被说“缺乏狼性”。有时候我看着00后新人们满脸亢奋地喊“冲刺百万精英俱乐部”,既羡慕他们的天真,又害怕他们很快会变成另一个老张。

我们到底在为什么买单?

说到底,融资租赁业务员的累,本质上是在为一种“价值虚空”买单。当你发现自己的专业能力敌不过一瓶茅台,当你看懂每个光鲜项目背后都是各方利益的勉强平衡,当你意识到自己只不过是个穿着西装的资金掮客——那种虚无感会比任何KPI都更能压垮人。

老张最后那单还是黄了,客户在签约前夜选择了另一家报价低0.5个点的公司。他在电话里苦笑着说:“挺好,至少这周末能陪孩子过生日了。” 我听着雨声敲打窗户,突然想起入行第一天写在笔记本上的那句话:“用金融赋能实体经济”。真讽刺啊,现在我只想问问当初的自己:你说的赋能,到底是赋了谁的能?

或许这个行业的真正悖论就在于:我们以为自己操纵着资本,实际上却是被资本异化的最彻底的群体。就像那个经典段子:“拉融资时觉得自己是华尔街之狼,催逾期时才发现自己是讨债公司马仔。”而在这两种角色之间反复横跳的我们,早就把灵魂当成了办公耗材。

(后记:写完这篇文章第二天,我收到了老张的辞职信。他说准备回老家开个便利店,结尾写着:“至少卖过期面包不用写尽调报告。” 我盯着屏幕笑了好久,笑着笑着眼眶就发了酸。)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0330/

(0)
闲不住的铁娘子闲不住的铁娘子
上一篇 2025年10月19日 上午11:06
下一篇 2025年10月19日 上午11:07

相关推荐

  • 融资融券余额:数字背后的贪婪与恐惧

    上个月和一位做私募的朋友喝酒,他盯着手机屏幕突然笑出声来:“你看这两融余额,跟心电图似的——这帮人又在集体犯傻了。”我凑过去瞥了一眼那条蜿蜒的曲线,忽然觉得这串冷冰冰的数字,简直比…

    2025年8月23日
  • 仓库里的钞票游戏

    上周和老王喝酒,他神秘兮兮地说自己把一仓库玉米变成了流动资金。我差点以为他改行搞炼金术了,结果他眉飞色舞地解释了半天仓单质押——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把存货变成活钱的把戏,但细想起来,…

    2025年9月2日
  • 公司未融资

    融资时代的逆行者:当「不融资」成为最奢侈的创业选择 去年冬天,我在北京望京的一家咖啡馆偶遇了老陈——一位做了十二年硬件开发却始终拒绝融资的创业者。他摩挲着那台打磨了三年的工业级传感…

    2025年10月15日
  • 融资字母游戏:当ABCD不再是启蒙课本

    去年冬天,我在北京望京的一家咖啡馆里,无意间听到邻桌两个年轻人的对话。“我们刚close了B+轮,估值差不多这个数。”其中一人用手指在雾气朦胧的玻璃窗上画了个圈。另一人立刻会意地点…

    2025年10月7日
  • 融资服务居间协议:藏在条款里的权力游戏与人性博弈

    上周和一位做医疗器械的朋友喝酒,他半醉时突然拍着桌子说:”签那份融资居间协议时,我感觉自己像在签卖身契——明明是我出钱请人帮忙,最后却成了最弱势的一方。”这…

    2025年8月22日
  • 资本的魅影与创业者的献祭

    去年冬天,我在三里屯的咖啡馆里遇见了一位连续创业者。他摩挲着早已凉透的美式咖啡杯沿,眼神里交织着亢奋与疲惫。”又拿到了一笔,”他压低声音,”但这…

    2025年9月7日
  • 旅游项目融资:当情怀撞上资本的铜墙铁壁

    去年在阳朔,我遇到一个民宿老板老陈。他花了七年时间,把一栋破旧桂北老宅改造成极具美学的设计酒店,却因为二期扩建缺少300万资金,被迫将51%的股权让给某个张口闭口都是“流量变现”的…

    2025年9月27日
  • 融资成本背后的隐形游戏规则

    上周和一位做私募的朋友喝酒,他半开玩笑地甩出一句话:“现在市场上真正懂融资成本的,可能比会徒手解RSA加密的人还少。” 我当时差点被威士忌呛到——不是因为话多犀利,而是突然意识到,…

    2025年9月2日
  • 融资租赁:金融界的变形金刚还是资本游戏?

    上周和做设备经销的老王喝酒,他拍着桌子抱怨:”现在卖台挖掘机比找对象还难!客户要么嫌贵全款买不起,要么嫌贷款利息高。最后你猜怎么着?隔壁那家租赁公司用’先租…

    2025年10月10日
  • 池中无鱼:当金融炼金术抽干最后一滴真实

    上个月在陆家嘴的某场酒会上,一位西装革履的投行朋友醉眼朦胧地拍着我的肩膀说:”现在最好的生意,就是把同一批钢材的仓单在不同银行间转圈——就像小时候用一张电影票骗过三个检…

    2025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