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这碗饭,不是谁都能端得稳的
去年冬天,我在楼下的牛肉面馆里遇到了老张。这个曾经意气风发的互联网公司高管,现在正系着围裙,亲自给客人端面。他苦笑着对我说:”创业?就是把自己前半生攒的那点尊严,一点一点往地上摔。”
这话说得太狠了,但细想还真有那么点意思。我们总把创业想象成热血沸腾的励志故事,却很少有人告诉你,那些创业成功的故事背后,往往站着99个不愿提起往事的失败者。
我见过太多这样的例子了。表弟拿着父母养老钱开的奶茶店,三个月就关门大吉;前同事辞职做跨境电商,现在天天在朋友圈卖保险;就连我自己,五年前那个”小而美”的工作室项目,最后也成了我简历上最不愿提起的一笔。
有意思的是,现在的创业培训课程最爱说”轻资产创业”。这话听起来很美好,但现实是——创业从来就没有”轻”这回事。要么压上你的积蓄,要么押上你的人脉,最可怕的是那些看不见的成本:你的时间、健康,还有那些在深夜里突然袭来的自我怀疑。

说到这儿,我想起一个做餐饮的朋友说过的话:”你以为你是在卖产品?其实你是在卖命。”他店里的招牌菜是凌晨三点开始准备的,而最后一桌客人离开时,往往已经过了午夜。这种生活,真的不是每个人都扛得住的。
但话说回来,创业的魅力也正在于此。它就像一面照妖镜,能把你骨子里的东西照得清清楚楚。有人在这面镜子前看到了自己的不堪一击,也有人意外发现了自己都不知道的韧性。我认识的一个90后姑娘,开书店赔得精光,却在整理债务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对财务规划的天赋,现在成了小有名气的理财顾问。
这让我想起经济学家熊彼特说的”创造性破坏”。创业的本质或许就是这样——先把自己打碎,再在废墟里找找看有没有什么值得留下的东西。这个过程当然痛苦,但有意思的是,经历过的人很少真正后悔。就像我那个开书店的朋友说的:”虽然钱没赚到,但我总算知道自己是谁了。”
所以,如果你问我创业值不值得,我的回答可能会让你失望:这完全取决于你能承受多大的失去。不是失去金钱那么简单,而是失去对自我的某些认知,失去那些曾经让你感到安全的假设。
说到底,创业不是什么改变命运的捷径,它更像是一场漫长的自我教育。在这个过程中,你要学的不是怎么成功,而是怎么在失败的时候,还能保持继续前行的勇气。就像老张的牛肉面馆,虽然没做成连锁品牌,但至少他学会了揉面的手艺——这大概就是创业最真实的模样。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0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