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冬天,我在北京金融街的星巴克撞见个有意思的场景:隔壁桌两个穿西装的小年轻正对着笔记本电脑上的K线图指指点点,桌上摆着《中富金石操盘秘籍》的打印稿。穿蓝西装那个信誓旦旦地说:”跟着他们的策略,三个月账户能翻倍!”我当时差点被美式呛到——这话术和我五年前刚入市时听到的简直一模一样。
一、那些年我们交过的”认知税”
中富金石这类机构最擅长贩卖的不是技术,而是”确定性幻觉”。他们总爱用”主力资金动向””精准买卖点”这类充满玄学色彩的词汇,就像算命先生的水晶球。我有个在私募做量化的朋友说过句大实话:”要是真能靠几个指标稳赚,他们早该闷声发大财了,何必开课收会员费?”

记得2018年我花6888买过某机构的”必胜战法”,结果发现所谓的独家指标,不过是把MACD和KDJ重新包装了下。最讽刺的是,当市场单边下跌时,课程群里老师突然改口:”现阶段建议空仓观望”——这和路边算命先生”你最近要破财”的万能话术有什么区别?
二、幸存者偏差的魔术表演
中富金石官网挂着的成功案例,本质上和奶茶店”开业三天流水破十万”的横幅一个逻辑。我扒过他们2022年某期学员数据:在100个实盘展示账户中,只有3个跑赢大盘,但宣传页面上永远滚动播放着那3个账户的收益截图。这就像赌场永远把中奖者的欢呼声调到最大,却不会告诉你背后有多少人输光了筹码。
更隐蔽的套路是”策略雨露均沾”。去年我特意跟踪过他们推的10支股票:5支涨了吹嘘”实力验证”,3支横盘就说”规避风险”,剩下2支暴跌则绝口不提。这种全方位话术覆盖,可比街头猜瓜子骗局高级多了。
三、金融炼金术的残酷真相
在证券市场混了七年,我渐渐悟出个道理:所有承诺”稳赚”的,不是骗子就是傻子。市场真正的底层逻辑其实是”反逻辑”——当某个方法被大众熟知时,它的超额收益就消失了。就像当年红极一时的”涨停板敢死队”战法,现在用这招的基本都成了韭菜盒子。
有次和某券商营业部老总喝酒,他透露个行业秘密:”你知道为什么这些机构爱推短线策略吗?因为交易频率越高,佣金吃得越饱啊。”这话让我想起超市促销”买一赠一”的套路,消费者以为赚了便宜,其实商家在偷笑。
四、或许我们该换个问法
与其问”中富金石能不能赚钱”,不如问”什么样的投资者适合这类服务”。就像健身房私教课,对自律性强的人是锦上添花,对想躺着瘦的就是智商税。我见过真正用得好的人,都是把机构策略当参考书,结合自己交易系统做二次过滤的。
最近在雪球上看到个神评论:”在股市里,你要么交学费给市场,要么交学费给老师,但千万别两个都交。”现在想想,当年那6888的课程费,或许就是我进入资本市场的”成人礼”。
(写完这篇文章时看了眼大盘,嗯,今天又绿了。突然觉得中富金石至少有一点没说错——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只不过他们没告诉你,最大的风险可能就藏在他们的”必胜承诺”里。)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01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