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之外的赌局:我在利雅得交易所的奇幻三日
去年斋月的一个午后,我坐在利雅得金融区的星巴克——对,就是那家允许女性单独入座的新派门店——盯着手机屏幕上绿得发慌的沙特TASI指数。旁边穿着白袍的年轻交易员正用带着贝都因口音的阿拉伯语激动地打电话:”真主至上!但今天我的持仓简直是被沙漠热风吹散的沙丘…”
这种奇异的割裂感,正是当代沙特资本市场最真实的写照。
01 当黑色黄金遇见数字革命
所有人提到沙特股市,第一反应永远是石油——这就像以为中国人都会功夫一样刻板得令人发笑。确实,阿美石油上市时那个史上最大IPO的光环太过耀眼,但真正有趣的戏码反而发生在聚光灯之外。

我在第二天参加了场所谓的”科技初创企业路演”,台上的90后CEO穿着传统长袍却用流利的硅谷黑话讲解区块链解决方案。最魔幻的是台下提问环节:一位缠着红白头巾的老派投资者认真询问”你们的Token经济学如何适配伊斯兰金融法”,而旁边戴雷朋眼镜的年轻基金经理则在笔记本上快速计算着NFT产品的IRR收益率。
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疯狂交融,让我想起迪拜老城区的黄金市场里突然冒出比特币ATM机的荒诞场景。沙特的资本市场正在经历一场身份认知的解构:它既想保持石油美元的贵族尊严,又渴望成为中东的纳斯达克。
02 散户的狂欢与焦虑
第三天我混进本地券商营业部,目睹了令人瞠目的景象:穿着传统服饰的大妈们围着触摸屏交易机,用做香料生意般的精明手法高抛低吸。某个瞬间我恍惚觉得回到了2021年的华尔街赌局(WSB)现场,只不过这里的主角从美国宅男变成了中东主妇。
但有趣的是,她们的讨论焦点不是财报或K线图,而是”王室最近视察了哪家工厂”、”部长推特又点赞了哪个项目”。这种基于地缘政治嗅觉的投资逻辑,让西方那套价值投资理论显得苍白无力。我亲耳听到一位包着头巾的女士自信满满:”王储的愿景2030说要发展旅游业,现在不买酒店股难道等骆驼涨价再买?”
这种将国家战略当作技术面分析的特殊方法论,某种程度上比量化模型更接近市场本质——在沙特,政策风向确实是比PE ratio更精准的晴雨表。
03 全球化悖论与本土性坚守
最让我陷入思考的,是沙特交易所墙上的电子屏:阿拉伯文与英文双语滚动报价,传统伊斯兰图案装饰着最先进的LED边框。这种设计哲学本身就是沙特资本市场的隐喻——它热烈拥抱全球化标准,却又顽固保留着独特的文化基因。
例如”伊斯兰合规筛查”这道特殊程序,会让所有西方分析师头疼不已。某家前景看好的科技公司,可能因为涉及酒精销售就被踢出投资名单;而传统的椰枣种植企业,即便增长率平平也能获得宗教基金的青睐。这种非经济因素的权重,常常让境外投资者产生认知错位。
当我最后一天离开利雅得时,在机场看到巨幅的NEOM新城广告——那个计划投资5000亿美元的未来主义项目,正在以科幻小说的方式重构沙特的经济叙事。突然意识到,沙特股市的真正赌局,其实是押注一个文明古国能否在保持文化根脉的同时,完成超级现代化的惊险跳跃。
回程飞机上翻看交易记录,发现我唯一盈利的持仓居然是家传统的骆驼奶制品公司。或许在这个充满未来感的转型故事里,最可靠的避风港反而是那些刻着古老印记的标的。这种发现让我不禁莞尔——资本市场永远比我们想象的更懂得讽刺的艺术。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0129/
